前几天去朋友家玩,回来的路上孩子说:“妈妈,姐姐家真好看。我也想要这样的房子”。这样一问,突然把我给问住了,意外的让我招架不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就开始关心这些东西了?
对于一个在北京西城区有个集体户口,但是却又买不起西城区房子还在租房子的家庭来说,这样的问题着实让我回答不上来。
要说有时候孩子也会问:“妈妈,姐姐的轮滑鞋挺好的,我什么时候也可以有这样的鞋子,我特别喜欢滑轮滑”。这样的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至少买双轮滑鞋还是可以的,但是房子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和她沟通讲明白呢?
随便糊弄了两句,孩子也似懂非懂。
后来这个事情一直搁在我心里,总觉得这样敷衍过去不太妥当。虽然孩子还没有想到过和谁攀比,但是对于三岁半的孩子金钱观教育却很有必要。
关于金钱观教育,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孩子面前哭穷。
有个朋友和我说小时候乃至现在成人了,她的妈妈还一直和她哭穷。说别人家如何如何有钱,所以才可以花钱;大人这么辛苦的挣钱,就是为了供你读书,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的付出吗;别人家买东西是因为人家有钱……
朋友说她从小听这些话,以至于现在结婚有孩子了,她买东西的观念不是自己喜欢这个颜色,而是这个颜色便宜。
关键父母还打着节约的旗号,以为这样就是在培养孩子节俭的好习惯。
后来随着朋友有了孩子,了解的越来越多,她才知道,这哪是教育孩子节俭呀,这是在哭穷。
不给孩子养成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坏习惯,但是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刻意哭穷,如果从小把穷字贴在孩子身上,会导致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了有钱了,也很难平衡金钱和生活。
生活除了金钱还有内心的富足,和获得幸福的能力。这个和物质没有关系,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态度。一个长期哭穷,强调钱来的不容易的家庭。即使富裕的家庭也会导致孩子成人后对金钱过分执着,内心贫瘠。
小时候有没有听过家长或者亲戚说:家里没钱,以后就靠你了,要不更没希望;你只管努力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什么事都不要管;要什么要,学生就是要好好学习……
从来不问孩子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给予。小的孩子孩子不情愿的接受,长大了就成了老人眼中的“白眼狼”。
好多家长倾尽所有给孩子创造更富足的生活,年收入十万也要上学费五万的幼儿园,走入了用外在条件充实孩子内心的误区。导致孩子精神世界严重匮乏。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有问题,一定是原件出了问题。在整个家庭环境中,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而非鞭策者。
榜样的力量能激发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家长经营好自己,会处理自己情绪,有自己的事业爱好,懂得夫妻相处之道,那么不管孩子在外遇到什么的诱惑,她内心都是优秀而独立的。
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富有,才有花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