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蝉联世界第一。(9月18日中国经济网)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入遗”不仅意味着国际社会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环境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文化独特性的一种认可。
事实上,景迈山古茶林极具标志性,能够“入遗”并非偶然。首先,它传承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统。景迈山古茶林的存在和茶树的种植方式,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古老茶树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这种和谐的关系不仅彰显了普洱茶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承载着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悠久历史。
其次,经过长期努力,景迈山古茶林已经成为一个良性生态系统的典范,展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过去的千余年里,景迈山的先民发现并认识了野生茶树,他们在森林中有限度地开发古茶林,通过控制茶园开垦面积和保留森林防护线,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保护模式。这次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对这些生态保护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申遗成功后,中国还将在加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鼓励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永续传承,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不少,但有些项目尽管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有效保护,公众自觉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参与度却不高。还有个别地方,在文化景观申遗之前可能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保护,申遗成功之后,却更加注重对其进行旅游开发,而忽视了保护性工作,甚至出现了环境遭破坏、过度商业化等问题。
入选世界遗产意味着任重道远,保护与发展并重,才是最科学的理念。世界遗产的当代传承者,必须自觉承担起责任,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保护遗产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完整性。
事实上,从古老的文化遗址到壮丽的自然景观,每项世界遗产都有其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故事。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观光和消遣,有意识地尊重和保护这些大地上的珍宝也非常重要。
申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和“入遗”,极好地诠释了古茶林的智慧生态,见证了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奇迹。它会唤醒更多人的生态环保意识,而不仅仅是对世遗标签的追逐。在我们为“入遗”欢呼的同时,有必要重申“申遗是为更好地保护”的理念,推动“入遗”项目保护传承,深入人心,让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永葆净土底色。(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