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方将会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说到做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18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通电话时这样表示。当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日本外相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时也表示,日美双边合作不应挑动阵营对抗,并希望日方“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国际媒体纷纷关注到中方的这些强硬表态,称这是在美国总统拜登访问亚洲之前对美方的警告。拜登20日开始他上任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行前,美方官员和媒体大肆炒作,声称此行将打造“对抗中国的安全和经济联盟”。尤其是拜登将在访日期间正式宣布启动所谓“印太经济框架(IPEF)”,以打造一个排斥和遏制中国的“经济小圈子”。不过,亚洲多国对这一框架都表现出“疑虑”。柬埔寨《高棉时报》称,IPEF实质上在本地区引入了一个封闭的、排他性的、对抗性的协定,其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意图明显,“这对亚洲来说不是好事”。19日,王毅主持金砖国家外长视频会晤时表示,我们要抵制个别国家构建“小院高墙”、打造“平行体系”分裂世界的做法。
1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登上“空军一号”,前往韩国和日本访问。
中国“说到做到”
据路透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18日应约同沙利文通电话时表示,美方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言行,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予以有力应对。杨洁篪警告称,如果美方执意打“台湾牌”,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必将把局势引向危险境地”。他强调,中方将会采取“坚定行动”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说到做到”。
“说到做到”的表述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袁征对《环球时报》表示,与中方之前就台湾问题与美国交涉的措辞相比,“说到做到”有很明显的警告意味,这也意味着随着现在台海局势紧张度上升,我们通过提前把话说明白来为美方的冒进行为踩刹车。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由美国52名参议员组成的两党团体18日在拜登出访前夕,共同签署一封给拜登的信,敦促将台湾纳入“印太经济框架”。袁征认为,美国议员的联署信,很可能是和白宫“配合”,为拜登在台湾问题上进一步动作“做铺垫”。他说,在这一背景下,杨洁篪对美方作出强硬警告是必须和必要的。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也表示,中方这个表态很罕见,接下来我们不会只限于口头上交涉,可能会有一些很具体的行动。一位台湾事务专家对《环球时报》表示,必要时我们可以在美国军舰的必经航线上提前宣布一个军事禁区,或者通过演习短暂封锁台湾海峡。这些都是不能排除的选项,华盛顿和“台独”需要掂量清楚。
1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日本外相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时警告说,日美双边合作不应挑动阵营对抗,希望日方 “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他说,令人关注和警惕的是,美国领导人还未成行,所谓日美联手对抗中国的论调就已甚嚣尘上,搞得乌烟瘴气。
美国政治新闻网称,杨洁篪和王毅在同一天对美日传递了相同的强硬外交信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中方在美国总统访问亚洲前接连发出警告,这是对美方企图遏制中国行为画上“安全红线”。报道引述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马斯洛夫的话称,美国单纯从经济上阻碍中国发展已经不可能,因此试图在亚洲搞小集团针对中国。这一点中国看得很清楚。杨洁篪有关中国“说到做到”的话表明中国捍卫主权的言辞将转化为行动。
19日,王毅主持金砖国家外长视频会晤时表示,“小圈子”解决不了全球面临的“大挑战”,“小集团”适应不了当今世界的“大变局”。我们要抵制个别国家构建“小院高墙”、打造“平行体系”分裂世界的做法。
“焦点指向中国”
“拜登亚洲之行把焦点指向中国。”美国《国会山报》称,拜登上任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是美国政府把焦点更多放在关注中国挑战的一个机会,之前数月拜登政府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俄乌冲突方面。报道称,拜登入主白宫后,一直把中国作为最大的外交政策挑战。他在一次又一次演讲中把中国定位为美国的首要竞争者,并围绕着在印太抗衡中国的影响力而制定政策。
俄《消息报》称,拜登此次亚洲之行的实际目的,就是向该地区的盟友表明,乌克兰事件没有影响美国对亚太事务,特别是对中国的关注。拜登在访问期间将启动美国“印太经济框架”,以遏制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在许多方面,华盛顿将这一战略视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同时,在东京举行的“四国安全伙伴”峰会上也将宣布发起一项计划,加强半导体等重要组件供应链的安全,这明显暗示将继续对中国科技巨头“卡脖子”。
在拜登出发前往亚洲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18日在白宫吹风会上声称:“我认为此行将充分展示拜登总统的印太战略。此行将以生动的色彩展示出,美国可以在领导自由世界应对俄乌战争的同时,制订一个体现美国在本地区领导力的有效计划,并以此定义21世纪本地区的未来。”
此前,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接受日本电视台采访时曾露骨地声称,拜登访日“是对中国的警告,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很强大”。对于拜登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伊曼纽尔称,美方没有预想中国加入该框架的情况,中国“不可能参加”。
亚洲多国对美方框架“疑虑”
对于拜登此次亚洲之行企图打造对抗中国的安全和经济小圈子,许多国家都表现出“疑虑”。韩联社18日称,韩国政府决定作为初始成员国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不过,随后韩方多次表态称该框架“不排斥中国”。19日,韩国总统室再次“辩解”称,“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是打造供应链同盟概念的合作平台,绝无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意图”。
不过,《韩民族新闻》19日质疑,“韩国加入排斥中国的印太经济框架,这是否会引发对华矛盾?”报道称,韩国加入反华的经济框架可能会像“萨德事件”一样,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韩国一家电动汽车企业代表称:“能不能在各国利益相互交织的全球供应链中把中国排除在外还是个问题,现在加入此经济框架看不到多少实际利益。”
柬埔寨《高棉时报》称,鉴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影响力,美国企图人为分裂贸易体系和切断供应链不利于亚太经济发展。而且,美国试图拉拢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加入该框架,却将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排除在外,这无疑会破坏东盟团结。
英国《金融时报》称,拜登上周与东盟领导人举行峰会时宣布对东盟拨款1.5亿美元,但这张清单仅相当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几天的投资。报道称,美国是“戴着镣铐与中国决斗”。美国只是向亚太增派更多的舰船和军机,但要在这个世界最具活力的地区与中国搞经济竞争,想都别想。
《日本经济新闻》也担心称,“印太经济框架”只是拜登政府无法重返“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不得已提出的替代措施。如果美国政府更迭,就可能半途而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本质上是一个战略安全合作框架。该框架没有涉及扩大市场准入,没有关税优惠,那么这个经济框架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这一经济框架到底有多少可持续性,后续潜力有多大,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许利平说称,美国想用经济抓手笼络亚太国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环球时报驻美国、加拿大、韩国特约记者 萧达 陶短房 张静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刘欣 张婷鸽陈康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