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将成“区域化”?中外专家析全球化走向

  中新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彭大伟 阚枫)“全球化”真的会终结吗?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国际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近日,中美两国学者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栏目中对“全球化”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冷战思潮抬头,地区热战难解,一些西方国家鼓吹分裂对抗,筑墙脱钩,曾改善了全球数十亿人生活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丁一凡表示,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还有部分欧洲国家的社会再分配所推动的,但是,欧美发达经济体认为新兴市场国家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们认为全球化破坏了它们自己的利益,所以想扭转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是西方的一个项目,而去全球化也是西方的项目,这一切都说明,西方仍然是任何秩序或无序的设计者,它在自作自受。”美国华盛顿智库全球安全研究所(IAGS)联席所长、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高级顾问盖尔·鲁夫特(Dr. Gal Luft)认为,全球化最初的出现和如今的受阻都源于西方出于一己之私的考量。

  此外,盖尔·鲁夫特认为,全球化在面对很多全球挑战时并没有激发各国的协同作用,这也给全球化怀疑论者增加了“弹药”。“我们会看到去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也将看到从全球化到区域化的转变,世界将沿着更多地理维度被划分为小联盟,它们将能够进行区域层面的全球化,但对区域外的依赖程度较低。”盖尔·鲁夫特分析。

  对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翟东升表示,世界贸易会继续下去,但它不会像人们在过去40年中所看到的那样增长。

  “整个世界不一定都会被冻结,而是出现一种趋势的变化。在过去40年里,全球贸易一直在持续增长。但在未来几十年,它可能会在这个水平上停滞相当长的时间。”翟东升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丁一凡分析,全球贸易将继续发展,不会急剧萎缩,对于中国来说,应能看到一个正在增长的“第三市场”。

  “你看中国的国际贸易量,欧盟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也是,还有个正在增长的‘第三市场’,东盟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已成为中国出口的第三大支柱,中国的贸易更加多样化。”丁一凡称。(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958 字。

转载请注明: “全球化”将成“区域化”?中外专家析全球化走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