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校园安全、数字教材 一批儿童领域“新国标”发布

事关校园安全、数字教材 一批儿童领域“新国标”发布

无规矩不成方圆,呵护儿童健康成长,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必不可少。5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为保障儿童健康安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了涉及玩具、儿童高椅、校园安全、数字教材等儿童相关领域国家标准14项,致力于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校园安全防护区首次延伸至周边

校园安全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守护校园安全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6月1日起,新版国家标准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护要求》将正式实施。据了解,新标准是在2012年原《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发布后的首次修订,弥补了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方面要求偏低、系统技术指标与新技术应用不匹配不协调等问题。

从内容上看,新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护要求》中最大的特点,便是首次将校园安全防护区域从内部延伸到了门口、周边地区,其中16个点位被划定为学校安全防范的重点,包括学校大门外;学校周界;学校出入口;门卫室(传达室);室外人员集中活动区域;教学区域;学生宿舍楼(区);幼儿园的活动室、寝室等。

新标准明确提出,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例如在人力防范方面,新标准特别提出非寄宿生100人以下的学校,至少需要配备1名保安员,而非寄宿生1000名及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3名保安员,后面每增加500人至少增配1名保安员。

在实体防范方面,新标准提出,学校大门外应设置拒马、隔离墩、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对上下学期间学生聚集区域进行防护隔离等。电子防范方面,学校大门外也应设置视频监控装置,实时显示及回放图像应清晰显示观察区域内人员和车辆活动情况等。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更要在儿童身边的“穿”“用”“玩”等细处着手。例如新修订发布的《红领巾》国家标准,主要在产品安全、色牢度、色差、实用性等方面有所加强,提升红领巾产品质量,切实保障少年儿童安全和健康,同时有利于强化少先队标志标识规范统一,维护少先队组织形象。据悉, 新修订发布的《红领巾》国家标准将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在儿童用品方面,《儿童箱包通用技术规范》《儿童手表》《儿童高椅安全性能试验方法》3项国家标准,对儿童箱包、儿童手表和儿童高椅产品提出了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更好地保障儿童合法权益,规范和引导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玩具材料中硼酸和硼酸盐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5项国家标准,则针对玩具、指画颜料等产品中含有的硼酸和硼酸盐、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等有害物质的检测提出了测定方法和指标要求,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用品质量,减少有害物质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此外,还发布了《婴幼儿学步带整体承载冲击性能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均将在各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数字教材遵循“凡编必审”基本原则

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教材也搭上了数字化的快车,但因关系着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数字教材的出版更需高质量高要求。在数字教材方面,我国首批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也将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这3项国家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活动的基本流程,对中小学数字教材提出了质量要求,给出了检测流程和检测方法,并提出了能够兼容教育领域和出版领域的整体方案。该标准的实施将为出版单位保障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小学数字教材大规模出版传播奠定技术基础,将对后续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治理工作发挥支撑作用。

就具体内容而言,《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在差错率的要求、图片图像分辨率、视频时长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要求。例如为了防控青少年近视,新标准要求在个人学习终端显示设备上,义务教育一、二年级文本的正文内容,字的显示尺寸最大要≥16P字的印刷效果,且正文行空≥5毫米。在视频方面,单一视频的内容时长小学阶段不超过20分钟,中学阶段不超过25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一般数字教育出版产品,《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列有三个特殊环节,其中一条便是审核与审定,该流程是保障数字教材政治性的必要流程,数字教材应遵循“凡编必审”的基本原则。

全面彻查问题教材

恰逢近期“数学教材插画事件”引发热议,“凡编必审”的基本原则值得借鉴。对于风波事件,5月30日教育部表示,已成立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绝不姑息。在此之前,教育部已表示,责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重新组织专业力量绘制教材插图,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谈到“数学教材插画事件”,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五丰中学的初一数学老师陈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学生们对教材上的插画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预习和背书的时候都会看插画,平时也会在插画上涂涂改改做些自己的小创作”。

北京一所知名985高校教授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小学教材出版主要由教育部指定实力较强的出版社来完成,出版社的话语权较大。他认为未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课文、插画审核流程可优化方向较大,可以与教育改革进程结合,引入多方共同参与的机制,完善教材的编辑、出版、审核机制。

“首先,可以成立行业性自律组织,设立行业守则和标准规范、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的出版社、编辑、画师等组织和人员进行相应处罚,严重者可记入社会诚信记录。其次,在教育系统内,可以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教材内容进行多轮审核,加强把关作用,而不是由某个单一部门直接审批。最后,在改革教材领域,可以考虑引进市场化机制。由教育部出一套囊括基本知识点大纲的指引教材作为教材80%的必需内容,在对出版的教材提出一定要求后,各地有资质的出版社都可以参与余下20%的设计,最后由市场反馈决定使用哪些版本。”该教授解释道。

同时,该教授还强调,“一版教材的使用周期是十年,如此长周期的教材在上市前、上市后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进行动态修订是很有必要的”。他解释,上市前可以将教材内容通过公开的网络渠道公布,征求广大群众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社会专家评审等特定人群的意见,再将通过后的教材在某些特定区域进行试点,然后才能进入课堂、走进千家万户。上市后,在十年的使用周期过程中,也可以定时向社会征求修订意见,形成一个动态的反馈机制。

另外,该教授认为还需加强培训和资格审核,提高儿童教育领域插画师、编辑等人员的入门门槛,在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的培训后,要求其持证上岗,实现长效化的专业机制。“只有把这几个机制用好,才能够让我们的教材、教育真正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该教授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陆珊珊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68 字。

转载请注明: 事关校园安全、数字教材 一批儿童领域“新国标”发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