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弄脏自己的手”!英媒:美国人享受廉价服装背后

英国《卫报》1月25日文章,原题:标签背后:美国是如何掌控洪都拉斯服装业的  “我们就像一个小波多黎各,基本上由美国经营。”艾伦说。当时我和艾伦正在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罗苏拉附近开车,圣佩德罗苏拉是该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艾伦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吉尔丹和恒适等服装品牌的工厂担任生产经理,为美国的便宜货青睐者生产袜子和内衣。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廉价劳动力的过程中,美国服装品牌不仅是在投机取巧,有时也会积极地进行“寄生”。洪都拉斯就是一个例子。洪都拉斯成为服装出口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时任总统里根采取措施,巩固美国在加勒比地区的霸权,同时鼓励出口加工。他发起“加勒比盆地倡议”,提供军事援助,并对指定产品提供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美国的服装和纺织品利益集团嗅到了机会。1984年,美国纺织企业、服装企业、进口商和零售商开始游说,结果是1986年美国推出“特别准入计划”。该计划允许使用美国布料在加勒比盆地制作的服装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美国。依照这一计划,加勒比地区对美服装出口在4年内增长了一倍以上。

美国服装品牌将加勒比地区作为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同时小心翼翼地减少任何可能有利于当地竞争力的独立生产。它们提供的工作技术含量低、技能要求低、工资低,而配额制使当地公司几乎不可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

牙买加是首批热情接受里根倡议的加勒比国家。结果,几年里该国服装业的中小企业让位给一批大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为外资所有,几乎完全以出口为导向。1980年,牙买加人穿的85%服装来自国内制造商。相比之下在1992年,只有15%的国内服装由当地企业提供。后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对美服装出口量都超过了牙买加。但与此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被大幅削减。1998年,出口加工区的一名服装工人平均每小时赚56美分,相当于每天4.5美元,远远满足不了家庭基本需求。

美国企业垄断了服装贸易中最赚钱的部分——设计和销售,并依靠亚洲服装公司协调实际生产,后者则将任务转包给加勒比盆地。这样一来,美国公司与当地一些最具剥削性的工作环境拉开了距离。用社会学家塞西莉亚·格林的话说:“资本中最成功和最‘高级’的部分似乎不会弄脏自己的手。”

西方品牌已经开始偏爱道德承诺的模式,这些模式通常被奉为企业责任准则或行为准则。这些准则的“有效性”如下:在孟加拉国,1990年至2012年期间,服装业发生了256起工厂火灾,造成1300名工人死亡,数以百计的人受伤。在一项针对孟加拉国那些年发生的六大火灾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所有案例都有如下情况:出口被堵住,消防设备不足或压根没有,消防培训缺位。从这些工厂采购的公司都是欧美大牌,这些品牌都有行为准则,具体提到了安全标准并希望承包商遵守。但显然,这些准则对保护工人起不到什么作用。

尽管美国零售商占孟加拉国服装出口市场的22%,但美国大公司都拒绝加入孟加拉国的《消防和建筑安全协议》。GAP、沃尔玛和至少15家在孟加拉国采购产品的公司转而成立了孟加拉国工人安全联盟。这个美国“联盟”的最大特色是,让美国品牌永远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作者索菲·森豪瑟,传文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90 字。

转载请注明: “不会弄脏自己的手”!英媒:美国人享受廉价服装背后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