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青年建设者陈静远:一人担四角,为市民用电再建一座保障屏障

85后青年建设者陈静远:一人担四角,为市民用电再建一座保障屏障

孙琦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3月15日上午,四川绵阳涪城区吴家镇,陈静远一早就赶到建设场地,一边查看工程图纸,一边通过电话协调各项安排。与以往经历的很多工程不同,这一次,这位85后汉子要负责起这项四川重点民生保障工程的方方面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绵阳电网负荷不断升高,尤其在夏天更是高位运行,为了让市民用上更可靠的电,我们将在这里再建一座大型变电站。”放下电话,陈静远告诉记者,这座绵阳南500千伏变电站的新建工程不仅面临多项难点,还要将原本18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加速到11个月内完成,“所有建设者都在全力冲刺中,争取赶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为大家建好这座用电的保障屏障。”

一人担四角

每天要接上百个协调电话

“每天早上起来,就是看手机和天气。”15日上午,匆匆赶到建设场地上的陈静远,手机放下又拿起,“没办法,都是各个场地和项目上打来的协调电话,我这里就相当于指挥中心。”

85后青年建设者陈静远:一人担四角,为市民用电再建一座保障屏障

陈静远,来自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是绵阳南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85后”的他原本是个白净帅气的小伙子,但从到了绵阳这个建设场地,他90%的时间都要“泡”在工地上,“天天都要盯着太阳盯进度,协调各种事情,晒地太黑了,常常被大伙儿叫‘黑哥’。”

他说,按常规建设来说,施工流程会分为四通一平、土建、电气安装和电气调试四个主要阶段,四个阶段由四支队伍负责,并配备四个项目经理进行管理。

但绵阳南变电站的建设工期十分紧张,为了提高工程协调效率和建设质效,陈静远要一人扮演四个角色,“各方的协调和工作汇报电话,自然就翻了好几倍,身上都带着大容量的充电宝,就怕手机没电。”

85后青年建设者陈静远:一人担四角,为市民用电再建一座保障屏障

紧抓建设工期

给生产不久的妻子请假回岗

3月2日,对陈静远来说是个极为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妻子生下了二胎,他将工地上的事情安排好后,立马就冲到医院。“陪产假的前两天,都接到兄弟们上百个电话,都是要紧的事。”陈静远说,妻子看到他的认真回完电话,带着歉意地模样,并没有嗔怪,反而很理解,“跟妻子请了假,提前回到岗位,争取早日完成这项大工程,也有多的时间陪陪家人。”

据了解,绵阳南变电站占地面积比一般同规模的变电站要大三分之一,施工高峰期现场每天都有两百多号作业人员和十几个作业面,还有非常多的大型车辆和施工机械,作业内容各有不同,多有相互交叉。

为了在不同阶段深度交叉作业中提高效率,陈静远从工程准备阶段开始就通过编写总体策划方案逐一细化单项施工任务、设置工期控制节点,形成了工程全过程管理规划,并提前调度储备人、机、料,确保施工力量的及时供应和物资材料的及时保障。

85后青年建设者陈静远:一人担四角,为市民用电再建一座保障屏障

保障市民用电可靠

预计今年4月底建成投运

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提升,现在的变电站高压部分设备大多不再采用空气绝缘方式,而是采用可靠性更高的气体绝缘,也就是GIS。

为了满足GIS安装和运行对环境的极高要求,绵阳南变电站成为了川内首个采用GIS无尘化施工的500千伏变电站,在安装过程中利用充气式防尘棚将设备包裹起来,作业人员再穿上防尘服进入防尘棚进行安装作业。

85后青年建设者陈静远:一人担四角,为市民用电再建一座保障屏障

防尘棚可以大幅度提升GIS的安装质量,但对陈静远来说却是一个新的挑战。川内没有先例借鉴,他就自己钻研,把标准化作业书的每一项内容都吃透弄懂,并购置了新风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装置,为棚内作业人员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之后,这位黑脸小伙,又带着团队克服多项技术难题。

目前,绵阳南变电站已进入电气安装和设备调试的最后冲刺期,一个个银色的电力设备已蓄势待发,整体工程预计将于今年4月底建成投运,进一步确保四川夏季用电可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05 字。

转载请注明: 85后青年建设者陈静远:一人担四角,为市民用电再建一座保障屏障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