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参选双方都打同一张牌、这个筹码不能被某一方垄断时,它带来的收益就终止了;反之,由此导致的负面性,需要由原来执政的一方承担。
当地时间5月23日上午,刚刚在上周末带领工党赢得澳大利亚联邦大选的安东尼·阿尔巴内塞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31任总理。面对日益紧张、复杂的亚太及全球格局,这位一直标榜自己有更独立外交政策的工党新总理,上任后会否在对华政策上改弦易辙?
↑22日,澳大利亚工党领袖安东尼·阿尔巴内塞在赢得大选后和支持者会面时自拍。图据环球时报
本轮竞选中,阿尔巴内塞领导的工党与澳大利亚前总理斯科特·莫里森领导的保守党联盟,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新冠疫情、社会福利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均持不同主张,双方展开激烈交锋;唯有在“反华”议题上,双方观点趋于一致。从打“反华牌”的交锋中可以看出,双方都试图让“反华”成为自己手中的竞选武器。
之所以出现这种“奇观”,其实是澳大利亚政治精英从一己私利出发,多年来操纵舆论和民意,在澳形成相当凝固“反华”生态的结果。
早在2016年大选前,当时执政的澳大利亚自由党就通过攻击在野的工党议员邓森所谓接受“中国商人政治献金”的方式,不但赢得了邓森所在关键选区贝尼隆的选票(该选区是传统的保守党选区,但在2016年大选时差点被工党夺得),更让选民形成错觉,认为工党不可靠,可能让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从而一举扭转相对落后的选情,奠定了2016年大选获胜的基础。尝到甜头后,从马尔科姆·特恩布尔到斯科特·莫里森,两任澳大利亚总理都将“反华”视为胜选法宝,在任内大力渲染“中国威胁”、培植“反华”氛围。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成为民意的矛头所指,历来在对华议题上相对温和、标榜“独立外交政策”的工党候选人,也不得不与自由党争夺“反华牌”。虽然双方都打“反华牌”,但从结果看,“反华”并没有为哪一方加分,反而让原来执政的自由党丢分不少。自由党僵硬的对华态度,不但让一些选民倒向工党和其他独立候选人,更丢失不少华裔选票,这些选票在一些摇摆选区其实相当有分量。
可以说,澳大利亚自由党一轮又一轮的反华“洗脑”言论,不但对中澳两国关系造成巨大伤害,也影响了澳大利亚华人移民的生活日常。据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2020-2021期间,多达1/5的澳华人表示,在过去12个月内,由于自己的华人身份遭到了威胁或袭击。自由党在任期内关于新冠疫情等言论,也加剧了华人在澳大利亚社区受到歧视的情况。
所以,澳大利亚大选中“反华牌”的失效并不奇怪。当参选双方都打同一张牌、这个筹码不能被某一方垄断时,它带来的收益就终止了;反之,由此导致的负面性,需要由原来执政的一方承担。
只是现在看来,这种选情变化并不足以导致澳大利亚新一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彻底反转。一方面,“反华”在相当程度上仍被政治精英们塑造成澳大利亚的“民意”,新的执政党不会轻易改变;另一方面,在当前的国际局势和澳大利亚的基本站位下,澳政府政策调整的空间有限。首先,美澳同盟依然是澳大利亚朝野两党的共识,新执政党的对华政策也将受限于其对美澳同盟的充分认可。其次,自由党在过去几年让澳大利亚在遏制中国的政策导向上付出了巨额沉没成本,加入AUKUS(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意味着澳大利亚对核潜艇项目的持续投入将到2040年;由于撕毁了与法国的合同,澳大利亚需向法国支付55亿美元赔偿。这些巨额的沉没成本,导致现任政府政策的调整空间受限。第三,工党也在大选中对澳大利亚的国防预算做出了和保守党一样的承诺,计划在未来将澳大利亚国防军人数扩充30%,同时将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提升至2%以上。
5月24日,阿尔巴内塞开始了其就职总理后的第一个外交活动,赴日本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阿尔巴内塞在此次峰会中的表现,正是一次“听其言,观其行”的机会。所谓“四方安全对话”,其组成的宗旨就是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美-澳同盟关系的优先地位无疑还是工党与联盟党在外交政策上的共识。高调“反华”的莫里森下台了,澳大利亚激进“反华”、充当急先锋的势头可能有所缓和,但“亲美疏华”的外交政策基调会变吗?
其实,阿尔巴内塞上台后,澳大利亚国内外都有不少人期待中澳关系能够得到改善。阿尔巴内塞赢得澳联邦大选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表示,中方愿同澳新政府一道,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推动中澳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希望新任总理能真正懂得“总结过去、面向未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沈予加(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