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医生”科学诊治,为设备冻害“消肿”

春回大地,气温回暖,铁路线路冻害地段也蕴藏着一股“膨胀的力量”,这种可怕的力量让线路各部尺寸发生变化,轻者造成晃车,重者发生“春融乱道”造成事故。

3月7日,记者来到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秦皇岛工务段线路冻害的“重灾区”卢龙线路车间,体验他们科学整治线路冻害工作的全过程。

“春节过后,冀东地区的气温像过山车般让人捉摸不透。气温的忽高忽低让线路设备特别是冻害处所产生较大变化,车载检测Ⅱ级病害频频报警,让人惴惴不安,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52岁的栾文章说。

栾文章是秦皇岛工务段卢龙线路车间卢龙工区的工长,当工长17年,他带领职工们与线路冻害抗争了17年。

铁路“线路医生”科学诊治,为设备冻害“消肿”

卢龙线路车间管内设备地处津山线半丘陵地带,高路堑、深路堤、曲线长、板涵多,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想提高设备质量就要付出比其他地段多几倍的努力。2020年夏天,这个车间管内遭遇了十几场暴雨,线路含水量大,冬季又遭遇了极寒和大雪天气,加剧了线路冻害的形成。随着当前天气回暖,设备变化较大,管内多处出现晃车,整治线路冻害成为车间头等大事。

在卢龙工区管辖的28千米线路设备,鲜明地涵盖了车间设备“高、深、长、多”的特点。入冬以来形成的8处较严重冻害占了车间冻害数量的37%。卢龙工区线路冻害成了全车间乃至全段的“重灾区”,也成了栾文章的“心病”,冬仨月和春融关键期观测、检查、整治一刻也不敢放松。

2月2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夹雪让栾文章和职工们更加紧张起来。“哥几个儿紧把手,咱这几处冻害因为气温升高变化较大,必须利用今天的天窗点整修完毕。”“进入春运后,津山线天窗点缩减,每个天窗点两个小时,所以必须在点前就要计划好干哪些项目,怎么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天窗点……”在管内一处严重线路冻害整修现场,栾文章一边指挥职工作业一边说。

卢龙线路车间主任田小光说,目前车间共有22处线路冻害。面对这些设备隐患,早在去年冬季维修前,车间针对线路冻害初起期、稳定期、上涨期、回落期等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制定了缜密的检查整治方案。去年入冬到今年春融这段时间,车间针对不同程度的冻害制定相应的检查和整治措施,把半路堤、半路堑、桥涵两端、曲线等易变化地段列为重点检查的关键处所。设备所在工区的工班长每日在天窗点前对冻害进行检查,车间干部每月对冻害检查次数不少于8次,车间技术员、检查工区结合线路检查,对冻害进行测量,及时掌握冻害变化情况,认真做好病害分析,科学指导冻害整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采取了添乘机车检查、结合轨检车图纸、小型添乘仪检测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系列举措,让管内线路冻害变化情况时时处于监控状态,为冻害整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铁路“线路医生”科学诊治,为设备冻害“消肿”

在线路冻害整治中,这个车间也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整治方案。他们结合冻害上涨期特点,坚持随起随垫、回落期间坚持随落随撤的作业原则。在每处线路冻害整治工作中,车间干部做到亲自盯控,防止作业人员起而不垫、落而不撤、图省事一次垫到位、一次撤到底的违章做法。整治作业,他们实行了“包股记名修”,确保作业质量。在做好冻害整修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对冻害处所认真标记起讫位置、写明冻害最大高度、最大冻高日期,建立台账,以便来年进行彻底的整修。

说起被栾文章戏称为“十八年抗战”的线路冻害整治效果,他一脸的兴奋,他说2019年工区管内共有16处线路冻害,2020年为8处,减少了50%,这一显著成效不仅仅是“治”上产生的效果,而更多的功劳归功于“防”。

早在2020年汛期,卢龙工区就对历年线路冻害处所通过挖排水沟、清理杂草等措施,加强线路排水,尽最大可能降低道床的含水量。同时,他们还利用春秋季集中修的有利时机,采取加强道床清筛组织、对道床厚度不足的补充石砟、对翻浆冒泥地段进行综合整治等措施,做足了“疏水”的大文章。2020年入冬前,他们对历年冻害处所和预测可能发生冻害的处所全部进行了撒放防冻盐处理,为减少线路冻害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认为整治只是补救处理,防止线路冻害更应该把关口前移,在‘防’上下功夫。去年以来,通过我们科学的施治,采取‘冬病夏治’、‘冬病秋治’的有效办法,让线路冻害处所逐年下降。今年,我们还将不断改进整治方法,努力做足防冻害的大文章,把全段线路冻害的‘重灾区’变成‘放心区’,”栾文章满怀信心地说。

(通讯员马勇、王子成、张思佳 燕都融媒体记者呼延世聪)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59 字。

转载请注明: 铁路“线路医生”科学诊治,为设备冻害“消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