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骗局,叫做释放孩子的天性
01
释放天性
在电影院里,当大家都在认真观影时,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闹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而他的妈妈就坐在旁边不管不问。
旁边的一个大人受不了,让孩子的妈妈说管一下孩子。这位妈妈却说“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我不能抑制他的天性。”
这种不理会他人感受,一昧放纵孩子的行为不叫“释放天性”,只能让别人说你家孩子没教养。
释放天性不是说要对孩子身上的一切特点都听之任之。作为家长要把控好你孩子的各种天性是否合理,是否是对他有利的,再决定是否要释放。不要打着“释放天性”的口号,害了孩子。
规则意识
江苏无锡的火锅店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他的妈妈就慢悠悠地跟在后面,没有责骂,制止。估计他们还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吧.
但在跑到一处拐角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转弯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手上还有一锅烤鱼,孩子的额头刚好贴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悲剧瞬间发生,孩子被烫伤了。
玩耍可以,但是应该在合适的地方玩耍,餐厅不是孩子的游戏场所。如果家长有规则意识,就不会放任孩子在餐厅中玩耍、奔跑,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惨剧。
但是现在的孩子们不光在餐厅中奔跑、玩耍,在列车里、医院里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而这些行为恰好都是违反了规则。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
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无视规则,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惨剧。
敬畏意识
去年,湖南隆回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一名73岁的老奶奶被人杀死在自家门口,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不到5个小时,案件即被破获。杀人的竟然是13岁名小孩。
案发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顿责骂。小孩二话不说,拿起门口的一把篾刀,径直冲向老奶奶,,朝着老人头上就是一刀,老人当场死亡。这名小孩又将老人身上的700块钱搜走,然后逃离现场。
在不远处的湖南邵东,也曾发生一起类似事件:三名留守儿童商议去小学里溜达,因当天放假,学校大门紧闭,三人便翻围墙进去。进入学校后,他们撬开了小卖部的门,盗走里面的面包、棒棒糖之类的食物,恰好被值班的女教师发现,因为害怕被抓,三名孩子直接用木棒将女教师打死,随后逃跑。
第二天,三名孩子被公安机关抓获。留守儿童,算是最彻底的放养,没人照顾,更没人管,缺乏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最后就只能以悲剧收场。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孩子没有自律意识
之前见过一位妈妈,很普通的一个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说是读了某位著名专家的书之后,决定效仿他的育儿方法。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妈妈从来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至于学习成绩,兴趣是最关键的,绝不做任何强求。结果呢?
三年后,孩子的成绩惨不忍睹,本来是中等偏上,三年过后,基本都是垫底,别的孩子都有一两项特长,她的孩子呢?没有任何特长。打游戏倒是很厉害,别的孩子从不带手机去学校,她的孩子每天玩手游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上学经常迟到……她不明白,为什么放养的育儿方法,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
其实,被放养毁掉的孩子,不止这一个。
“自律意识”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别说孩子,家长们就想想自己能否做到自律?你是不是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到最后却一个都没实现?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觉得孩子就能做到?
自律能力是很重要,但是却不是天生就拥有的,而是要慢慢训练才能实现。自律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家长想放养的前提是先帮孩子养成强大的“自律能力”。
孩子没有教养
网上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女生在买奶茶排队,一个7、8岁模样的孩子,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他的妈妈就在后面。女生看不下去,就跟他妈妈说,孩子插队。没想到他妈妈竟满不在乎的说,孩子就这样,你让一下喽。
之前还有一条新闻报道:河南郑州一小区,两个孩子正在乘坐电梯,其中一名小孩突发奇想,尝试在电梯内做伸展运动,一边用手撑住墙,一边用脚抵住电梯门,然后用力一蹬。没想到的是,电梯内侧的安全门一下子飞了出去,电梯的主控制板被弹出墙壁,要不是有外墙保护,后果不堪设想。更没想到的是,事发之后,这个孩子的妈妈在业主群里转发监控视频,说:“这电梯是纸做的吗?还说物业还得感谢我儿子呢!”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他们肯定没想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养出没教养的孩子。
最无力的教育:放养
这些年,西方的教育方法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写道: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而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
看吧,被你们捧上天的“放养”,不过是美国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罢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教育他们的孩子。
而且更严峻的现实是: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不能越过“界”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她问妈妈,是否可以。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忽略了一点:在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标明了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一定的释放和宽容没有错,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忠言逆耳,往往却最真实。作为孩子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牢记!
来源:教师帮
教师快讯
不论冬寒与夏暑,只为教师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