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期,苏军及盟军坦克在战场上除了要面对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等传统对手外,还要警惕一个新的敌人,就是德军大量列装的单兵反坦克武器:“铁拳”(Panzerfaust)和“战车噩梦”(Panzerschreck)。前者是莱比锡HASAG公司于1942年开发的一次性反坦克榴弹,后者是德军受美军“巴祖卡”启发开发的可多次使用的反坦克火箭弹发射器,两者都采用了成形装药原理,利用高温金属射流穿透装甲。
■1944年夏季诺曼底战役期间,一个德国伞兵的反坦克小组从一辆被击毁的美军“谢尔曼”坦克旁经过,注意伞兵们同时装备了“铁拳”和“战车噩梦”。
“铁拳”有多种型号,射程30~150米,穿甲厚度140~200毫米;“战车噩梦”射程150米,穿甲厚度160~230毫米,精度较“铁拳”更好。这两种武器虽然射程较近,但威力十足,由步兵携带,灵活隐蔽,在复杂地形和巷战中的威胁甚至要胜过坦克和反坦克炮,在战争后期成为德军装备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反坦克武器,“铁拳”产量高达825万枚,“战车噩梦”产量近29万具。那么,这两种武器的具体装备和编制情况是怎样?本文就谈谈这个话题。
“铁拳”的列装
1943年7月,少量试生产的铁拳30(根据使用弹头的尺寸分为两种型号)被送往东线接受实战测试,毫不奇怪,威力更强的铁拳30(大型)作战效果更好。同年8月,HASAG公司开始向军方交付量产型“铁拳”,相应的作战技术手册于9月发布,同年秋季这种新型武器开始列装东线德军部队。1943年10月,“铁拳”开始大范围地用于反坦克战斗,当月消耗量为500枚,到11月增加到3800枚,到12月暴增至20600枚,由此可见其作战效能迅速得到了前线部队的认可。
■今日保存在芬兰赫尔辛基军事博物馆内的“铁拳”实物。
尽管“铁拳”的装备数量和范围持续增长,但在德军的部队编制装备表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装备编制数量,因为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武器,“铁拳”被德军视为同手榴弹一样的消耗性弹药,而非步枪、火炮等可重复装填发射的武器。那么德军后勤部门按照什么标准向前线配发“铁拳”呢?答案是按照弹药基数。德军将“铁拳”计入消耗性弹药,也规定了相应的弹药基数。德军的弹药基数是以平均强度作战三日或高强度作战一日的弹药消耗量为标准制定的。
■一名德军士兵在演示发射“铁拳”的操作动作,通过竖起的表尺瞄准,按动发射管上方的扳机即可击发。
“铁拳”作为一种主要供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步兵部队是主要装备对象,德军规定步兵师配发“铁拳”的基数为2000枚,平均每个步兵连36枚。装甲部队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铁拳”的配发基数较少,装甲师为1000枚,装甲掷弹兵师为1500枚。除了一线作战部队外,“铁拳”还被配发给通信、运输、安保等后方部队,通常按照每个营60~70枚的比例发放。但是,弹药基数主要是便于后勤供给的记录,并非固定的装备数量。在实战中,根据战斗情况的不同,“铁拳”的配发数量常有变化,比如战线侧翼的部队可能配发0.5个基数,而位于战线中央的部队会配发3个基数的“铁拳”。
■1943年秋冬,东线德军部队的一名军士在向士兵们讲授“铁拳”的使用方法。
苏军直到1943年底才意识到“铁拳”这种新式武器的存在。1943年12月底,乌克兰第2方面军近卫第30步兵军的一份作战报告首次提及,在战斗中遭遇“火箭推进的带有铝热剂的反坦克榴弹”。苏军高层随即要求前线部队注意缴获这种武器,并在审讯战俘时刺探、搜集相关的情报。盟军方面对于“铁拳”的第一份情报来自1944年1、2月间意大利战场的作战报告。就总体而言,“铁拳”优先装备东线部队,而西线德军部队大多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才开始大量配备“铁拳”。
■两名肩扛“铁拳”的德军装甲掷弹兵,摄于1944年,当时“铁拳”已经是德军步兵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
“战车噩梦”的列装
由于火箭弹推进剂的技术问题,“战车噩梦”的装备要略迟于“铁拳”。1943年10月5日第一批“战车噩梦”交付部队进行测试,次月正式列装。与“铁拳”的实战情况相仿,“战车噩梦”的使用频率在数月间迅速增加,1943年10月的火箭弹消耗为200枚,到11月间增至1300枚,12月骤增至8300枚。与打完即可丢弃的“铁拳”不同,“战车噩梦”可以重复装填发射,因此与其他枪炮一样被计入部队编制装备表中,规定了具体编制数量。最初,这种新型反坦克武器首先配备给专门组建的反坦克部队。
■德军“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及其弹药。
为了加速“战车噩梦”在东线部队中的装备进度,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在1943年9月下令组建一种使用“战车噩梦”遂行反坦克任务的特殊部队,即摩托化装甲驱逐营(Panzerzerstörer-Bataillone (mot.)),首批组建10个营,番号为第470~479营,后续又建立了6个营,其中第485、486营于1944年秋季被部署到西线战场。根据编制表,每个装甲驱逐营装备216具“战车噩梦”,每具配发火箭弹10枚,这也是固定的弹药基数。每营下辖三个连,每连装备54具发射筒和540枚火箭弹,三个连共有162具发射筒和1620枚火箭弹,余下的发射筒和火箭弹作为后备。
■进行射击实验的德军“战车噩梦”火箭筒,早期型火箭筒没有防盾,射手佩戴防毒面具操作,防止尾焰灼伤面部。
第一批10个装甲驱逐营于1943年底部署到东线战场上,作为新型部队其指挥层级很高,由集团军群司令部负责调配使用,其中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各有3个营,A集团军群有1个营,后来被逐渐分散下放到集团军一级,通常每个集团军配置一个营,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在苏军发起坦克突击时迅速建立一道反坦克屏障,迟滞苏军的进攻步伐。然而,由于“战车噩梦”的产量不足,直到1944年初前线各装甲驱逐营都面临装备短缺的困境,大多数部队只有不足编制数量一半的火箭筒,只能使用装备数量较大的“铁拳”填补缺额,比如在乌克兰作战的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驱逐营就是如此。然而,装甲驱逐营的实战表现并不显著,因此在1944年中陆续被解散。
■后期型火箭筒加装了一块防盾,防止火箭弹尾焰,由于加大了重量,实战中常常被拆去。
除了装甲驱逐营外,“战车噩梦”也被有选择地配发给步兵师和其他部队。在1943年秋季,每个师只能分配到25具火箭筒,而每个野战集团军只有100具。随着新的部队编制装备表逐步实施,更多的部队开始得到这款新武器,配置数量也渐渐增多。在步兵团层级,“战车噩梦”通常配属于第14连,即反坦克连,下辖三个排,一个排装备6门Pak 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两个排各装备18具火箭筒,全团共计36具。到1944年秋季,在1944型国民掷弹兵师的编制序列中,“战车噩梦”的装备数量为72具。1944年底至1945年的德军步兵团大多缩编为两个营,每营装备35具火箭筒,另有13具配置于其他单位,全团装备数量达到83具。
■一位德军士兵手持一枚88毫米火箭弹在战壕内待命,一具火箭筒的标准备弹为10枚。
在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中,“战车噩梦”主要装备装甲掷弹兵部队。根据1943年11月的编制装备表,装甲掷弹兵营的每个步兵班配置1具火箭筒,重武器连配备4具。令人困惑的是,在1944年4月的编制装备表中,“战车噩梦”从装甲掷弹兵部队的编制序列中消失了,据推测有可能装甲部队配备的反坦克炮数量较为充足,对单兵反坦克武器的需求相对较低,加上“战车噩梦”产量不足,因此优先配置步兵部队。但是,在1944年11月的编制表中“战车噩梦”再次装备装甲掷弹兵部队,每个装甲掷弹兵连编有一个反坦克班,包括一名班长和三个双人小组,装备3具火箭筒,每组1具。需要注意的是,编制数量与实际装备数量始终存在差距,很少有部队能够得到足额的火箭筒。
■一位德军军官在指导部下使用“战车噩梦”,手持一枚火箭弹作为教鞭。
苏军在1943年底俘获了德军第16集团军第58步兵师的一名士兵,在审讯中首次获知“战车噩梦”的装备情况。相对东线部队,德军西线部队列装“战车噩梦”或“铁拳”的优先度较低,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时,驻守“大西洋壁垒”的德军静态守备师基本没有装备这两种新型武器,但部分野战步兵师已经装备“战车噩梦”,比如驻圣纳泽尔地区的第275步兵师下辖的三个步兵团中,每团装备34具火箭筒,总共102具。
■隐蔽在灌木丛中的德军反坦克火箭筒小组,包括一名射手和一名装弹手。
步兵装甲猎手
对于德军步兵而言,“铁拳”和“战车噩梦”的装备极大增强了单兵反坦克能力。相比之前使用的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集束炸药包等武器,“铁拳”和“战车噩梦”的威力和可操作性都明显提升,使德军步兵能在相对较远的距离上隐蔽地给予装甲目标致命一击,而不必冒险接近到坦克跟前发起攻击。
■威龙出品的德军伞兵反坦克小组兵人模型封绘,可见同时装备了“铁拳”和“战车噩梦”。
随着“战车噩梦”和“铁拳”的普遍列装,在东西两线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步兵坦克杀手”,这一点从独力击毁坦克臂章颁发数量的增长情况就可以得到印证。这项勋奖设立于1942年3月,以表彰那些使用近战武器独自击毁敌军坦克的德军官兵,有银质和金质两种,每击毁1辆坦克就可获得一枚银质臂章,累计击毁5辆坦克即可获得一枚金质臂章。从1942年3月到1944年5月,德军颁发了约10000枚独力击毁坦克臂章,而从1944年6月到1945年4月颁发数量就超过8400枚!有趣的是,“战车噩梦”通常由两人操作(一名射手加一名装弹手),被视为班组武器,因此独力击毁坦克臂章起初不授予火箭筒射手,但德军在1943年12月18日修改了规则,火箭筒射手同样有资格获得这项荣誉。
■德军独力击毁坦克臂章实物,分为金质(上)和银质(下)两个级别。
即便使用“铁拳”和“战车噩梦”攻击敌军坦克,风险依然很大,毕竟交战距离基本在100米以内,而且这两种武器都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发射时会产生明亮的尾焰和大量烟雾,导致暴露位置,容易遭到敌军的火力压制。基于近距离反坦克战的难度很大,独力击毁坦克臂章的含金量也相当高,能够获此殊荣的都是百战勇士。在二战时期,德军总共颁发了18451枚独力击毁坦克臂章,有421名德军官兵还得到了金质臂章,而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使用“铁拳”猎杀钢铁猛兽。
■正在装弹的德军反坦克火箭筒小组,可见射手和装弹手右臂上都佩戴着击毁坦克臂章。
关于德军步兵中的顶尖坦克杀手,后世留下的资料非常稀少,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通过战时遗留的照片来判断战绩,但是在黑白照片上银质和金质臂章不易分辨,容易造成误判,因此这些“坦克杀手”的实际战绩很难确认。在过去很多年中,普遍认为独力击杀坦克战绩最高的是来自第7装甲掷弹兵团第10连的京特·维岑茨中尉,有资料称他获得了4枚金质臂章和1枚银质臂章,总计击毁了21辆坦克。然而,战后维岑茨本人表示自己的实际击毁数字只有7辆。
■京特·维岑茨中尉最著名的留影,右臂上佩戴着7枚击毁坦克臂章,他同时还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
根据后来披露的历史资料,德军中独力击毁坦克最多的人可能是海因里希·朱布罗德少尉,他于1918年11月2日出生在巴伐利亚的格里斯海姆,1940年2月1日入伍开赴东线作战,1942年12月因功提升为预备役少尉,到1943年夏季,朱布罗德已经获得了二级、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铜质近战勋饰。1944年底,朱布罗德作为第189步兵师第1213掷弹兵团的一名连长,在法国东北部科尔马地区参加了与法军的战斗。从1944年12月到1945年1月,朱布罗德在战斗中使用“铁拳”确认击毁了11辆坦克,其中4辆是在一天内击毁的,于1945年1月18日获颁骑士十字勋章。此后,朱布罗德又击毁了2辆坦克,将战绩提高到13辆,但在1月底阵亡于莱茵河左岸的慕岑海姆。
■这是笔者目前唯一能找到的朱布罗德少尉的照片,据信他使用“铁拳”击毁了13辆坦克。
结语
“铁拳”和“战车噩梦”代表着二战时期单兵近战反坦克武器的最高水平,尤其是“铁拳”,由于构造简单,易于制造,操作简便,威力足够,用后即弃,得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广泛装备。除了被军队装备使用外,战争末期还是包括人民冲锋队在内的各种民兵武装的主力装备,上至白发老翁,下到弱冠少年,甚至连妇女都能操作“铁拳”攻击苏军和盟军坦克,实在称得上是真正的“国民兵器”。但是,无论“铁拳”,还是“战车噩梦”,对使用者来说都是极为危险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高超的技巧才能保证完成攻击的同时仍能全身而退,实际上很多训练不足的士兵或平民都很难在完成发射后逃脱对手的火力反击。“铁拳”和“战车噩梦”的大量装备恰恰反映了战争后期德军反坦克炮、装甲车辆日渐匮乏的窘境。
■二战末期装备“铁拳”的人民冲锋队员。“铁拳”易于制造,操作简便,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国民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