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熟悉世界地理的朋友都知道,白种人在北非各国占据主导地位,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则是黑种人的家园,而黄种人仅在1个国家占据绝对优势,此即东南非岛国马达加斯加。那么问题来了,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黄种人是怎么来的?它又是一个怎样神秘的国家?
马达加斯加原名马尔加什,位于非洲东南部、印度洋西南部,由主岛马达加斯加岛和周边几个小岛屿组成,四周均被印度洋包围,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跟非洲大陆相望,国土面积约5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20万,首都为塔那那利佛。马达加斯加是一个多种族混居的国家,其中马尔加什人(分为18个部族)约占总人口的98%,华侨和华裔约5万人,主要信仰传统宗教或基督教。
公元1-10世纪,来自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移民大量迁入马达加斯加岛,通过与土著民长期通婚,逐渐形成今天的马尔加什人。因此,马达加斯加的肤色、语言、风俗和建筑风格跟非洲大陆迥异,反而与东南亚很相似,而该国也是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文明开化的历史比较晚,迟至14世纪,中部和东南沿海才开始出现一些奴隶制邦国。
16世纪时,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伊麦利那王国,到19世纪初时统一全岛,并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王国。从1862年开始,法国的殖民势力开始侵入马达加斯加,经过30多年的经营,终于1896年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民众掀起大规模的抵抗运动,最终在1960年6月26日赢得独立。虽然“翻身做了主人”,但马达加斯加在独立后的60年时间里,始终未能摆脱一贫如洗的状态。
平心而论,马达加斯加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其中,煤矿储量约为10亿吨,铝土约为3亿吨,石墨约为2亿吨(位居非洲首位),镍矿约为1.25亿吨,金、银、铜、铀、铅、镍、钴、云母、宝石等矿藏的储量也比较可观。与此同时,马达加斯加还富含水利、森林资源,盛产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作物,而香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上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开发的话,如果国内局势稳定的话,如果执政者能够按照常识治国的话,马达加斯加完全有资格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由于旷日持久的政治危机、工业基础薄弱、执政者推行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激进改革、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导致马达加斯加虽然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但在独立至今60年后,却始终没有摆脱一贫如洗的窘境。
时至今日,马达加斯加依旧是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不仅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设施薄弱,而且管理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以至于许多地区的农业依旧停留在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原始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马达加斯加2018年的人均GDP仅有461美元(约合3227元人民币),人均日收入仅有8.8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经济发展困难导致马达加斯加民生维艰,而动荡不安的时局又为社会治安带来难题,从而严重影响到民众的幸福感。截至2018年,马达加斯加多维贫困率高达77.8%,文盲率达28.4%,婴儿死亡率高达3.27%,每万人仅有1.8名医生、2张病床(注:以上数据均引自中国驻马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文发展指数,马达加斯加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162位,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
在无力独自解决生存难题的情况下,向外国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便成为马达加斯加政府的“不二之选”。在众多的援助方中,法国的援助额始终高居首位,其次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日本和德国。大量的外援固然有利于帮助马达加斯加度过重重难关,但并没有在实质上消除它贫穷落后的根源,要想实现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马达加斯加政府近年来在积极争取外援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投资,使得社会秩序渐趋稳定,经济发展稍有起色。但是,由于马达加斯加的社会治安堪忧、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科技水平极其落后,要想彻底摆脱贫穷、走向小康,还有相当漫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书目:《列国志:马达加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