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的频次和强度

新京报讯(记者 栾若曦)中国北方遭遇暴雨、欧洲中西部发生洪灾、北美地区被热浪裹挟。

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多发。

除频次上升外,值得注意的是极端天气事件的剧烈程度。

河南郑州发生了其有记录以来的最强降雨;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德国洪灾的破坏“超现实”,“在德语中找不到一个可以描述此次灾难的词”;北美多地更是连续几天打破其历史高温纪录。

7月22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世界气象组织(WMO)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办公室主任本·丘吉尔(Ben Churchill),解读全球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联系。

专访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的频次和强度

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办公室主任本·丘吉尔(Ben Churchill)。世界气象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是负责研究天气、气候以及水资源的权威机构。图/领英网站

本·丘吉尔指出,近期,北半球天气受到“急流”影响,整个北半球的天气模式都出现了不寻常的“行星波模式”。在应对灾害方面,本·丘吉尔认为,中国在减少和管理灾害风险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政府的努力挽救了许多生命。由于气候变化仍将持续,人们需要做更多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期北半球天气受到“急流”影响

新京报:近期全球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例如中国北方暴雨、欧洲洪灾以及北美热浪,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联系?

本·丘吉尔: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看,近期北半球的天气受到所谓“急流”(Jet Stream)的影响。“急流”就是指在高空快速移动的气流,自西向东吹,当大气中的暖空气团和冷空气团相遇时就会形成“急流”。

“急流”会将天气系统输送到整个半球。当“急流”变弱时,它会变成波浪状,暖空气被带到北方,冷空气被带到南方,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阻断模式”(blocking weather patterns),由此导致热浪或者洪水的发生。

今年,整个北半球的天气模式都显示出了不寻常的“行星波模式”(planetary wavy patterns),这就给多地创造了形成“前所未有”的热浪、干旱、寒冷及潮湿的条件。

极端天气事件因为全球变暖而变得更加糟糕

新京报:在全球极端天气事件背后,气候变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本·丘吉尔:其实,极端天气事件总会发生。不过,全球研究表明,正是由于气候变化,世界各地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剧烈程度也越来越强。所谓“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事件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明显的是,热浪和强降雨事件频发。

许多单一极端天气事件也被证明,它们因为全球变暖而变得更加糟糕。例如,困扰北美地区的热浪,一个由顶尖气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完成了快速归因分析,研究指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的影响,美国西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几乎不可能出现破纪录的高温。

再以强降雨事件为例,随着大气变暖,大气也会保持更多水分,这就意味着,暴风雨期间会下更多的雨,增加洪水的风险。

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强降雨事件的影响,有时也与其他主要气候影响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共同作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上升,全球降水的增加几乎是肯定的。全球平均降水量每摄氏度的增长速度将小于大气水汽的增长速度。

除气候变化外,人类居住区域导致陆地表面改变是影响极端降雨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导致极端降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洪水。

新京报:未来极端天气事件会越来越多吗?

本·丘吉尔:根据大气中创纪录的温室气体浓度,气候变化将在未来几十年一直持续下去。过去5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5年。我们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下去。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由此也将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

中国在减少和管理灾害风险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新京报:面对逐渐增多的极端天气事件,政府与民众应该如何应对?

本·丘吉尔:事实上,中国在减少和管理灾害风险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气象局是全世界最早建立多灾害预警的机构之一,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这些努力,许多生命才得以挽救。

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正在推广基于天气影响的预测,即不仅预测天气将是什么样子,而且预测天气将带来哪些影响。

对于民众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关注所有的天气预警和警告,并在应急响应时遵循正确的程序。

面对气候变化,不仅要应对,也要适应

新京报:针对持续的气候变化,人们又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应对?

本·丘吉尔: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反复强调的,我们需要做更多工作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气候行动的决心,落实《2015—202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减少灾害风险。

在新冠疫情之后,我们强调要比之前更加绿色环保(Grow Back Greener)。我们需要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来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还必须适应气候变化,其中改进多灾害早期预警系统是非常重要的适应工具。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吴兴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971 字。

转载请注明: 专访世界气象组织官员:气候变化增加了极端天气的频次和强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