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展区展出的长安汽车(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 摄
新华社成都9月19日电(记者杨迪、袁秋岳)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法国邮政旗下的欧洲知名包裹速递企业DPD集团在成都市双流区完成了工商登记手续,宣告DPD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第四个区域总部正式成立。
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DPD集团已先后在北京、上海、郑州设立区域总部。DPD集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韬认为,布局西南的时机如今已经成熟。不久之后,DPD集团还将与成都当地政府部门、机场运营方签署战略框架协议;从今年10月起,公司每周将有6架次出口货运航班从成都飞往伦敦、巴黎和阿姆斯特丹。
“任何大型物流企业在布局时,都有着从沿海向内陆发展的过程。”张韬说,成都已成为中西部唯一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将为公司拓展中国至欧洲、东南亚的跨境电商物流业务带来新机遇。
“新机遇”,这个词汇在16日开幕的第十八届西博会上被参会客商们反复提及。西部大开发二十多年来,曾经落后、闭塞的中国西部地区面貌已焕然一新,从沿海开放的“末梢”变身“一带一路”的开放前沿,并在今年与全国同步成功实现小康,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级重磅规划的叠加,让中国西部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西部作为中国战略纵深腹地和最大回旋余地的潜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四川省省长黄强说。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新兴产业相继涌现,正不断拓宽着西部地区对外合作的空间。本届西博会上,西部各方与国内外投资者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758个。
在“世界屋脊”西藏,当地的天然饮用水、青稞、牦牛等产业独具特色,但长期以来由于相关产品缺乏标准、认证及资金支持,导致产业链不完善,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去年,西藏自治区以“地球第三极”为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品牌化营销、产业化运营、标准化生产,实现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为乡村振兴服务。
“我们实施了全程区块链溯源、第三方权威认证、产品保险等举措,帮助西藏特色产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藏地球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格勒巴桑告诉记者。
创业企业杭州点存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分布式存储和计算领域。受“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发,公司已着手在西安、成都、重庆等地建设运营中心。借第十八届西博会举行之机,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张峰也来到西部地区进行市场调研,对西部大数据行业的市场环境及需求热度都有了更多信心。
9月16日,观众在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四川科技创新成果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梦琪 摄
今年7月,智利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将为更多智利企业通过四川触达广阔的中国西部市场提供便利。首次参加西博会的智利驻华大使施密特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已经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不少成就,展馆中见到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5G技术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表示,许多挪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西部地区开展业务,尤其是在农业、绿色科技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
统计显示:从西部开行的中欧班列持续增加,截至今年8月底达到2.4万列,占全国的54%;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了105%;西部地区已拥有5个自贸试验区、40个综合保税区、47个国家级经开区,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将成为带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自去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川渝两省已累计签署合作协议252份,推进重大项目67个。去年,两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7.28%,比2019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增长极’和‘动力源’的特征初步显现。”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德川说。
大约一周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成都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李蕴妍前往重庆,出席了一场促进香港与成都、重庆文创领域交流的沙龙活动。
“金融行业目前仍然是香港与内地开展投资贸易合作的强项,但我们也在寻找新的结合点,文创正是其中之一。”李蕴妍说,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支持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与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正好契合,有许多可以交流合作的切入点。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成都和重庆是‘双核’;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是四大‘核心引擎’之一。”李蕴妍说,香港愿作为“桥梁”,联动两大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也密切成渝双城之间的联系。(参与采写记者:陈健、董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