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事工评】慢火车传递“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本网评论员 向帅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许多贫困山区的土特产品运不出去,百姓的收入一直都上不来。作为交通扶贫的重要举措,国铁集团在这些地区保留了81对小慢车。(据央视网)

近日,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在央视热播,一幅幅生动的脱贫攻坚画面,一张张幸福的脱贫群众笑脸,令人感动和喜悦。在第四集《合力攻坚》中,“慢火车”的身影悄然出现,并迅速登上了热搜。从时速60公里到350公里,人们的出行速度越来越快,出行距离越来越远。但是,仍有81对“慢火车”行驶在祖国的大地上,为盘活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在保障当地交通正常运行的同时,也用温情浸润着你我。

发展的“快速路”上有“慢火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守护初心,照亮前行的路。目前,全国各地开行了81对公益性“慢火车”,惠及600多个边远山区。它们是当地百姓的上学车、赶集车、运输车,更是“梦想车”“脱贫车”“致富车”。有不少“带货车长”长期活跃在这些“慢吞吞”的列车上,给旅客推荐扶贫产品,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这些“慢火车”的票价并不符合市场规律,它见站就停,却深受偏远地区群众的喜爱。因为,“慢火车”减轻了当地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是钢轨为他们编织起日益方便与美好的出行之路。比如,在成昆线上的大凉山“慢火车”,使用彝语和汉语广播方便少数民族旅客乘车;在枝柳线上湘西境内的“慢火车”,20余年票价未涨减轻山区百姓出行成本;在辛泰铁路线上山东地区的“慢火车”,既是城里人的“旅游车”,也是山里人的“致富车”……

“慢火车”上不仅有旅客,还有农产品,有时为方便“带货”,还会把列车上的座位去掉。虽然是绿皮火车,但内在设施和乘坐体验却不断完善,座椅、餐食、时速等,早已不是“旧模样”。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就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其中也有“慢火车”的一份功劳,期待“慢火车”载着更多人“犇”向幸福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94 字。

转载请注明: 【工事工评】慢火车传递“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