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以来,汽车行业已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召回,分别在3日和8日,合计召回数量超过14万辆,涉及奔驰、宝马、特斯拉、玛莎拉蒂等12个品牌,汽车厂商在追求利润和销量的同时,不应忽视产品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前11个月共发生40次汽车召回事件,共涉及139款车型,月均召回3次,每次平均12款召回车型,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月召回车辆已达到今年以来平均水平。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都现身召回行列。
分次来看,12月3日有7个品牌宣布召回,涉及28051辆,其中,特斯拉召回数量最多,达到了21599辆,主要是因为国产Model Y前、后转向节强度可能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同时点名了是供应商原因,从而导致拓普集团应声下落。
12月8日,有5个品牌宣布召回,涉及114249辆,其中,华晨宝马一下召回了72847辆,召回原因让人无语,召回范围内车辆用户手册对于涉水行车提示“涉水深度最大为30厘米”的描述有误,这在汽车召回中比较少见。
在本月2此次召回事件中,其中长安汽车、华晨宝马、日产中国三个品牌都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也就是不是“自愿”召回。而是受调查影响,三品牌才决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其中,东风日产召回楼兰HEV和日产中国召回进口英菲尼迪QX60混动车型原因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召回范围内车辆由于混动系统控制软件设定不充分,当驱动电机轴承损坏且发动机与驱动电机转速差过大时,会触发特定故障码,依据此故障码的控制策略会停止发动机和电机的运转,造成车辆行驶中动力中断,存在安全隐患。解决措施相同,都是为召回范围内车辆免费升级混动系统控制软件。
福特中国已是近期内第二次召回,涉及到了进口冒险家和林肯两款车型,但是召回原因各不相同。召回进口冒险家是由于车顶行李架饰条卡扣和卡子等缺陷,福特中国在11月26日宣布召回了进口探险者。十几天后,再次召回了进口林肯飞行家,原因是电瓶线束可能存在没有被正确固定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两次召回虽然都不是关键零部件,但也反映出供应链存在不少问题。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对汽车供应链不断提出降低成本的要求,已逐渐成为汽车厂商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是,以此获得的竞争优势显然不可持续,可能还存在安全隐患。汽车厂商对供应链管理应采用灵活的方式,不应该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同时,对于上市的新车要进行严格测试,不要让问题车辆流向市场。发现问题的车辆,更要及时召回,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