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北方美人
不可否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自主车企在发动机领域一直存在短板,技术壁垒难以突破,工业基础难以支撑,原因很简单,我们起步太晚。
起步晚决定我们只能做一个模仿者和追赶者,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更懂得中国市场的变化和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在近十年中,通过经济型轿车和SUV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这对自主车企核心研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基础。
蓦然回首,中国自主车企和海外品牌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甚至部分层面实现了超越。
此前,比亚迪发布了全新1.5L骁云发动机,其热效率达到恐怖的43.04%,已然成为全球内燃机热效率之最,搭配在比亚迪秦PLUS后实现每百公里油耗3.8L,在业内赚足了眼球。
热效率43.04%是什么概念呢?民用车内,目前丰田混动最高热效率为41%,本田混动最高热效率为40.6%,大众、通用等诸多品牌还达不到40%。
除了比亚迪,其它优秀自主品牌也在内燃机研发上达成了共识,谁也不愿掉队,如长城、长安、吉利等。
长城汽车研发的GW4N20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技术,热效率达到38.3%,实现了最大功率80Kw,峰值扭矩则达到了惊人的385N.m,并且长城自主研发的横置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也备受业界好评。
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蓝鲸NE系列,最高热效率达到40%,1.5T发动机能压榨到300N.m的扭矩值也非常亮眼。
都说汽车行业需要技术积累和沉淀,自主品牌就正在完成这个任务,超越外资品牌即将到来。但眼下的问题是,部分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严重偏见,观点停留在过去,不愿承认进步,崇洋媚外。
有人就说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几个点,自己开车根本感受不到差距,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观点显然是狭隘的,内燃机已经诞生时上百年,技术瓶颈突显,每一次微弱的提升都需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每一次微弱的提升也都能对能源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对于自主品牌发动机技术提升的成绩我们必须认可,但自主品牌也仍需努力,技术最终需要转化为市场,自主品牌如何能进一步抢占中国市场,取代更多的外资品牌产品销量,这才自主品牌崛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