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C妈学堂
如果你的孩子从放在家里面的钱包拿上100块钱,没有告诉你,你会怎么处理呢?
有相关的儿童教育专家研究表示:在孩子两岁以后,他们就已经学会了撒谎,同时可以想办法去掩饰自己的行为。
除此之外,孩子还有可能存在现在大部分父母所认为的“偷”的行为,而父母处理的方式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正所谓“三岁看老”,在小时候所遭受的一些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成长道路。
而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孩子从家里面拿钱这个行为,不同的父母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01
小林是我们的一个朋友,平时都不怎么喜欢说话。我们邀请他去逛街,他也从来只是待在家里。在去年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却还是没能缓解他本身的性格问题,甚至在较为压抑之下还被查出产后抑郁症。
后来在看心理医生之后,医生分析说这可能是她在小的时候有心里伤痛。当时通过和医生的交流,她出了自己内心一直存在的问题。
有一次同学过生日,我想给她买礼物,但是那时候爸爸妈妈每天给的零花钱也不多。有一次回到家里看到钱包放在那里,加上爸爸妈妈又没有回来,所以就选择从里面抽出50块钱。可是没想到爸爸妈妈一猜就知道是我拿走了,当时钱还在兜里没有捂热,爸爸妈妈就对我训斥了一顿。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想要什么不知道给我说吗?还学会从家里面偷东西了,我看你是不是以后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偷出去卖了,怎么生了你这样一个倒霉孩子?”
自此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人,我的朋友或者其他的亲戚他们都会说“这孩子小时候偷过钱”把我们气坏。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他就会受伤一次,不曾想爸爸妈妈会将这样的小事告知众人让自己难堪。或许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没有想将事情演变至此,但是却真真实实的伤害到了他。
后来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总是会想起“你是个偷东西的人”甚至变得破罐子破摔。父母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之中,也常常会利用偷东西这件事情威胁、抨击、攻击。而这也就成为他的一个心结,影响了他的大半辈子。
确实听完小林的问题之后,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爸爸妈妈给孩子带来的伤痛就是这么持久。
02
记得我家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曾经从我钱包里面拿过钱。当时因为记得清清楚楚在钱包里面放了差不多有1000块,有一次去核对生活支出之时,竟然发现少了100块。
加上钱包一直放在抽屉里,从来也没有动过。家里又没有来客人,所以想着就有可能是自家宝宝拿走了?后来询问之时孩子总是不愿意承认。
当时我和丈夫考虑的孩子本身年龄也比较小,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加上爸爸妈妈严厉地询问,他自然而然让他感到十分的恐惧。
所以最后就给孩子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永远不会责怪你。没想到下一秒孩子就招了,最后我了解清楚原因才知道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有钱,自己也想有,所以才从爸爸妈妈的钱包里面抽钱。
后来经过一定的教育引导,我家孩子从小到大的行为都是比较守规矩的,再也没有让我们操过心。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有些时候父母所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的一种眼神都很有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问题。就像上面所说的,所谓的偷东西的行为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03
孩子真的是偷吗?
父母在处理孩子拿东西这一件事情之时,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家孩子的行为是否真的算得上是偷?当被愤怒的情绪冲昏了头脑之时,父母想到的只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去惩罚孩子,因为孩子品行不端。实际上有一部分孩子表现出来的偷东西的行为,其实是他们无意识之下所做出的动作,并不能真正地暗示孩子行为有问题。
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清楚:在孩子三岁之前,其实他们并没有存在比较明显的物权意识。等到之后慢慢的引导,孩子才会明白“你我他”的含义,之后和其他人相处之时不会逾矩。
三岁之前:
我们可以发现,在三岁之前孩子想要拿什么东西,他们从来不会去询问爸爸妈妈的意见,而是自作主张的决定。
很多父母还会责怪自家孩子不懂礼貌,实际上这仅仅只是他们一种思想的正常行为展示。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分不清一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别人的?
自己是不可以拿别人东西的?在他们的想法之中,只要能看到的都能拿过来玩儿。所以在这个阶段发现孩子拿东西,我们一定不能随意地认为这是孩子偷东西的表征。
三岁到六岁:
孩子三岁以后自我意识存在,经过爸爸妈妈的引导,他们也会逐渐地向一个社会人转变。当孩子慢慢的理解清楚“你我他”的道理之后,他们就会自动地划分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存在了比较浅显的物权意识。
处于这个阶段,孩子会慢慢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是有些时候,就会表现出来比较明显的抢取,父母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六岁以后:
6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完全具有判断能力,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发现自家孩子竟然选择拿东西。比如钱财钱包或者其他比较贵重的物品,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说出“偷”这个字眼,其实就是在侮辱孩子。爸爸妈妈也应该注意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言语是否犀利是否会伤害到孩子?
“偷”这样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字,一旦说出口就永远无法撤回,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不管是父母还是周围人群,一听到有人偷东西,自然而然会显露出来比较鄙夷的情绪。试想一下,我们内心已经有如此明显的不满情绪,为什么又要让孩子遭受二次伤害呢?
难道就不能给孩子一次机会正确地教育他们吗?“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出现这种问题,难道不是父母进行相应的引导?将孩子的事情说出去只会加剧他们的伤害。
04
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因为本身心理不成熟以及行为不能规范等情况,很多孩子都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偷东西行为。
只是因为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为依赖的人,父母发现这个问题之时也不能过分地暴躁,而是想办法进行一定的分析,改正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1)了解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呢?大家有没有在教育孩子之前思考过呢?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做。
你个小兔崽子,现在还会偷东西呢,你看我不打断你的腿。真是一天不收拾你,你就皮痒痒。偷东西这种事情你都做得出来,有教养没?
我们辛辛苦苦教育你,每天让你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事情,偷东西这种下三滥的事你都能做出来,你还有底线没?
你看是不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现在还玩起偷东西来了?家里面的东西。你想要什么你给我说,我看你是不是要把家掀翻天了?
大部分的父母会采取上面三种较为暴躁的方式,但是发泄完自己的情绪,孩子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应该询问孩子为什么偷东西?偷东西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了解清楚原因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才是必要的。
2)从小给孩子立规矩
有一部分孩子从小都不会因为自己品行不端而受到父母的责骂,因为爸爸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应该遵守哪些规矩?
要懂得诚实做人,不准撒撒谎;不能随意玩别人的东西,这样简单的话语其实就给了孩子预防针。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品行不端可能产生的危害,这也是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教育过孩子不能偷东西,又如何去保证他们不做这件事情呢?
3)以身作则影响孩子
有一部分父母比较喜欢占便宜,就算是到了超市,他们很有可能在水果区偷偷吃一个葡萄等,看似是比较小的行为,却会影响到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们也会把自己拿得比较少的东西当做是可以的,这种占便宜的思想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以及和他人的相处。
长时间偷盗行为也就比较明显的存在,所以爸爸妈妈希望自家孩子品行端正,也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引导的合理性。
偷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不耻的行为,爸爸妈妈发现自家孩子有这样的特征以及可能性之后也要进行适当的劝解。如果长时间不听从爸爸妈妈的话,惩罚也是较为必要的。
只是我们相信,任何父母对孩子进行一番教育,他们一定能够改变自己身上的问题。减少对孩子的咒骂,问题解决之后就全部忘掉也是需要做的,随意地向别人吐槽,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缺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