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百年企业,与一个千年文明古国邂逅,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这个答案并不固定。在中国这个大课堂上,企业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绝非易事。特别是在近来因新四化变革而风云变幻的汽车行业,不少世界巨头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纷纷折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过分执着于的旧日的经验而忽略了终端消费者的诉求。
中国市场不仅规模庞大,庞大的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差异,也就造成了消费水平和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而消费者对于车辆的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再加上近些年来智能网联技术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让部分国际大牌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更有直接退出中国市场者,其中也不乏百年老店。
但总有一些车企,不仅能够适应中国市场,并通过这里的技术与人才实现了对自身的反哺。今天,BAO师傅就想聊聊这样一家车企,她就是福特。
引领行业转型的百年企业
说起福特,人们常联想到T型车、Mustang和GT40。这些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多是因为福特在自身进行重大变革后,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良性冲击。T型车直接将汽车普及进寻常人家,Mustang在肌肉车之外开辟了Pony Car细分市场,GT40直接将法拉利挑落马下,为福特改变了保守、臃肿的形象。但今天BAO师傅想说的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上述三者,且或许是福特百年来最"破圈儿"的一次——SYNC®系统。
SYNC®,如果从字面翻译,是同步的含义。福特建立这套系统之初,便看到了汽车在未来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远景,而与手机的同步,则是帮助汽车实现智能化的重要一步。所以这套系统在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手机与其他智能媒体设备,能够通过蓝牙、数据线连接等方式,在汽车上实现娱乐、电话等多媒体功能,并且语音交互将作为一种主要的交互形式让乘员对车辆进行操作。
第一代SYNC®于2007年亮相北美国际车展,这套系统的诞生给业界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让人们看到汽车可以像电脑、手机般实现多媒体功能,而后续的SYNC®版本则集成了交通监测、导航与讯息功能,甚至允许经过筛选的第三方软件进驻,这更是把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历史一刻,向前推进了一步。
人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BAO师傅则认为产品是企业的镜子。为什么SYNC®系统会诞生在在福特品牌?福特家族接班人比尔·福特对此的解读是:"这是对福特做汽车的初心的重新解读",他认为,"在T型车以前,从来没有人去超过离家25英里的地方旅行。是汽车赋予了人更多身体上的自由。在接下来的十年,你会看到汽车角色的另一个巨大转变。"而这个变化,就是从简单的出行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进化。而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福特第一个提出了"破圈儿"的愿景——向一家科技公司转型。
从SYNC®到SYNC®+
时间来到2020年,如今的SYNC®系统已经进化到了最新的版本SYNC®+。SYNC®系统的成长,恰是福特向一家科技公司转型的见证之一。
早期的SYNC®系统主要致力于通过蓝牙、USB等方式将用户的手机、播放器等设备与汽车的屏幕、音响相连接,实现电话、影音的使用和播放。颇具创新的是这套系统首次大胆地通过语音交互来控制车机系统。这样的形式无疑给驾驶过程中,因操作车机而分神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提供了不错的防范方案。而这样的创新形式,为后世的车机交互形态,奠定了基础。
而到SYNC®2时代,MyFordTouch®同步推出。该技术主要包括一块8英寸的触摸彩色屏幕,集成了信息显示与触控操作的两项功能。这是继语音控制之后,又一个给现代车机系统奠定标准的技术。自此,语音指令+按钮控制+触控屏幕的人机交互模式正式诞生,并成为当下智能汽车人机交互模式的标准配置。
来到SYNC®3时代,这代系统改用了QNX内核,使运行速度、交互体验都大幅提升。硬件的进化,让车机系统第一次具备了加载软件生态的可能。福特成为了第一个把软件生态概念应用在车机上的企业。这代系统推出的SYNC AppLink®技术,可以将部分智能手机app直接映射到车机系统中,使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按键、触屏来使用手机上的APP。为了让SYNC®3的软件生态更完备,福特成为了第一个提供开发工具包,支持第三方软件入驻车机系统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倡导的:有选择性地接入适合车上使用环境的手机APP,而非全盘接收的理念,正在被当下越来越多的车企所认同和采纳。
在福特的启示之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车机系统领域投入重兵。而诸多互联网背景的造车新势力,更是在这一领域攻城拔寨。在逐渐火热的市场前景面前,福特再一次做出了一个突破性的决定。与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合作,在全球体系之外,打造一款适应于中国市场的SYNC®系统,SYNC®+应运而生。
在BAO师傅看来,SYNC®+系统对于福特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与智能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车载智能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他们都在把最新最智能的车载系统,在中国率先使用,中国市场已成为车载智能系统领域的试炼场。而此时,如果仍以固有思维和传统产品应战,曾经的先行者也会沦为跟随者!所以,福特选择以开放的心态与大胆的尝试,去学习、吸纳中国市场的经验与技术,打造一款有可能超越固有体系的新产品,它就是福特与百度从车辆研发底层架构开始构筑的SYNC®+系统。
选择机巧还是脚踏实地
从车辆底层架构开始研发车机系统有何好处?BAO师傅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通常车企惯用的模块分离式车机系统,像是一台插上卡带或者光碟的游戏机,车辆是游戏机本体,而车机系统则是那盘卡带。游戏卡可以任意更换、升级,但是游戏机本身却是固定不变的。这样的形式将主要成本都放在了卡带的升级之上,所以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卡带这块内容由于不涉及车辆自身的复杂结构,可以承包给第三方公司制作,在时间和成本的控制上,也都更灵活。
但这样的思路放在面向未来的车机系统便存在一些问题。车机系统已不再仅仅是娱乐系统,更是在自动驾驶、智能化计算、网联沟通过程中重要的计算单元,它将在未来汽车中扮演大脑的重要角色,也是各大企业必须把控的核心所在。所以游戏卡带可换,但头脑不能轻易掉包。
其次,在智能网联时代,车辆与手机的发展趋势都是开发适应用千人千面的硬件,所以要做到这点,必须打通车辆整体的数据通道,让车辆自身具备OTA的能力,让其整体都可以改进和升级,而不单是车机自身的进化。所以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就是从打通底层数据架构入手。更换表层的"游戏卡带",虽然看似节省了精力和成本,却也丢掉了最为宝贵的数据收集能力和硬件改进能力。选择更着眼于未来的路径,而不是更机巧的方法,在BAO师傅看来或许是更适合车企的做法。
福特的本土化进阶
不选择机巧路线,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去构建一套支持数据高效流转的电子电器架构和智能软件系统。上文讲述的SYNC®家族,和即将在中国导入的Mach-E Mustang(支持整车OTA升级)都在表明,福特转型科技公司多年来的付出,已然开花结果,在软件硬件的基础工程上,福特已做好了准备。
但新四化变革中最大的挑战,并不只是车辆自身的软硬件。此前中国某互联网高管就曾直言:车企造一套OS不难,难的是背后生态系统的打造。
什么是生态系统?从导航地图,到音乐软件,再到支付程序,以及包括加油、停车、自驾游、充电等等,一系列在车辆生命周期内,车主会使用到的软件和服务。这些恰恰是主机厂,未必擅长或未必有精力去持续经营的领域,甚至在某些层面,例如支付系统,是主机厂现阶段不可能自行补完的功能。所以福特选择与中国本土互联网巨头合作打造智能系统,是非常智慧的决定。
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便意味着一家跨国车企需要做出超乎寻常的改变,一是决策机制,二是整体效率。通常,一家车企的产品更新周期最快都要以年为单位计算,但互联网公司的ota周期,通常都是以天为单位。这样的周期差异就需要车企内部机制能够充分适应。而通常合资公司内部的改变,都要经过跨洋总部的层层审批,一个小小的变更,审批时间都在几个月左右,所以两个因素的叠加让合资企业的反应速度通常无法与本土的新势力品牌抗衡。
可福特在中国的改变,恰恰是彻头彻尾的。为真正落实"更中国"的战略目标,福特中国2.0战略中,规划在中国建设 "四个中心"(现在南京产品研发中心以及运营中心已经挂牌,下一步计划在中国建立设计中心,再接下来就是创新中心)的核心目标,就是加快决策速度,加强对中国市场的针对性,让中国大区直接决策中国事务,让中国研发部门直接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产品。
在这样的变革背景下,福特与百度合作打造的SYNC®+系统(可装车的初级版本),仅历时八个月!即使是本土品牌也很难达到这样的速度!当然,或许有人认为这样的速度是因为有百度的协助,并不能直接证明福特在中国的高效。而长安福特车上SYNC®+大屏的改造项目,则足以让BAO师傅对福特在华团队的工作效率心服口服。
其实,在国产的锐际和探险者车上,SYNC®+系统使用的大屏并非美国团队的初始设计。因为原始屏幕的外形设计、厚度、大小都无法与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匹敌,中国设计团队直接承揽了对屏幕本土再造的任务。原始版本屏幕,外方团队花费数月才形成制造方案,而中国团队,仅花了几周时间,便拿出了厚度更薄,屏占比更大,外形更精致且分辨率更高的屏幕,并成为最终的量产方案。这一成果让中国团队在福特全球各部门中一战成名,此后但凡涉及类似内容时,他国各团队都会邀请他们分享相关经验,中国团队的效率与成绩已获得福特整个团队的认可。
合资品牌中最好用的系统——SYNC®+
有了合理的机制,自然会诞生适应本土需求的好产品。SYNC®+的用户体验会回答一切。走进车内,一句"福特你好",在不足一秒的时间内就能得到"主人,我在呢"的回复,而接下来的指令识别准确率更是高达98%以上,这样的惊艳表现已成为BAO师傅评测过的合资车机系统中,体验最好的一款,没有之一。
而这背后是作为一家传统车企,在硬件、安全等硬实力方面比新势力公司更加重视,在软件层面比竞争对手更加努力的结果。以硬件为例,在大屏、芯片的选材方面都是选择经过超高温低温、高湿度等极限条件下测试的车规级产品,其采用的计算单元是车规级的恩智浦i.MX 8 四核车用处理器。这块处理器的运算能力是SYNC 3 采用处理器的两倍,大大提升了系统处理复杂多任务的能力和运行速度。为了能够增加语音的识别效率,福特特意选择了成本更高的数字降噪芯片,对声音进行消噪还原,相比竞争对手普遍采用的软件降噪,虽然成本更高,但消噪处理效果更好。此外,在麦克风的布置上SYNC®+车型也是精细到了牙齿。由于每个车型的内部构造都不同,所以SYNC®+的语音识别麦克风需要"一车一调",除位置外,诸多参数都需要一一调试,以期达到最好的语音识别。
在软件层面,SYNC®+的重视度更是可见一斑。其语音识别准确快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背后庞大的语音识别数据库,支持70多个语义垂类,包含美食、订票、百科、闲聊、天气、娱乐、成语接龙、十万个为什么、车况查询、车辆控制,等等。同时,先进的算法,使SYNC®+支持中英混合,各类土语、玩笑、方言等等,根据官方信息,SYNC®+在语音识别响应速度上已可排名国内产品中的前三。
在信息安全层面,SYNC®+的投入堪称教科书级。其针对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进行了专项处理。针对车辆的静态数据,包括SYNC®+车机内的数据以及云端数据,比如储存在车机内的个人设置、储存在云端的车主个人喜好数据等,都有数据加密和密钥保险箱的值守;在车和云的双向通信传输过程中的动态数据,比如,导航、语音服务等数据从云端推送到车上时,或者从车上发出请求到云端时,这些数据都需要经过多因子身份验证、通信通道和信息层加密,提供"俄罗斯套娃式"的层层安全防护。
在此之外,福特还在公司内部举行"黑白大赛",工程师化身攻守两方,假扮"黑客"攻入车辆系统,发现产品的漏洞并及时修复。除了内部竞赛外,福特效仿科技公司开展"臭虫赏金"活动,请外部"道德黑客"来找出漏洞,进一步完善SYNC®+系统的安全性。
当然,本土化的生态建设是SYNC®+系统的核心亮点!中国用户喜欢的百度地图,爱奇艺视频,QQ音乐都在这套车机系统上有所配备,车主可以直接将手机中的个性设置移植到车机系统中。同时,中国的电子支付程序在这套系统上也有配备,在车上订外卖,买电影票也不是什么难情。
这套系统的一大特色,是针对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痛点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例如把好友通过微信发来的位置信息,可以直接传送到车机上直接导航。在出游过程中,也可通过车机与车友实现组队和实时语音对讲。最为便利的是车辆上配备了一本电子车辆说明书,可以随时查看,而当车辆遇到问题,或需要保养时,可以直接在车机上联络、预约附近的经销商,做到车辆服务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
不过,最让BAO师傅喜欢的,是提供给消费者的吐槽模式。这一模式,消费者可以通过语音直接唤醒,然后通过手机启动输入吐槽的界面。利用互联网工具,打通与消费者的交流通路,不仅在收集车辆意见反馈的层面增加了效率,也给消费者的不满带来了反馈窗口,增加了好感度。
当然,说了这么多,这些只是福特与百度合作的SYNC®+系统的介绍,而在本土化的路上,福特与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其他互联网巨头也有着大量的合作,在本土化融合的路上,福特已然走在了合资企业的前沿。
写在最后:
在BAO师傅印象中,福特是第一个提出向科技公司转型的汽车企业。毕竟在新四化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对软件硬件的开发验证能力,具备了对算法、电池材料的掌控能力,才能够应对新的挑战,所以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已成为必然。福特这家百年企业,能够先于诸多年轻公司,看到遥远的未来,并及时革新改变,足见其远见与胆识。
但中国这个市场,无疑对于包括本土企业在内的所有玩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堂。多元的市场需求,复杂的路况环境,以及发达且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智能化市场,对于一家海外品牌,怎样才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发展,需要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而福特的回答再次呈现了这家百年企业的远见与智慧,选择了中国的传统思维:入乡随俗。福特用智能本土化的浓重一笔,给出了颇具启示性的答案。虽然新四化的战场上,离胜负之分还很遥远,但福特无疑已走在了正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