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你|“金话筒”拿起大话筒,一家门一起做“大白”

都说和艺术工作者做邻居是种福利,这福利在疫情封控期间显得格外珍贵。哪怕是日复一日起早贪黑的核酸检测,如果那个指导行走路线的大喇叭后传出的是一口纯真播音腔,还是让烦躁和憋闷的心情得到舒缓,让那一段寻常路变得有意境起来。

“疫”路有你|“金话筒”拿起大话筒,一家门一起做“大白”

穿着大白的张民权

昔日“金话筒”张民权,就是这样被邻居们“识破”的。浦西封控首日,他就出现在小区志愿者的队伍里,虽然穿着大白衣服,戴着口罩外加透明面罩,但那浑厚纯正的男中音还是会让熟悉他的上海人“秒懂”。

“我们楼今天顺位第一,大家先在楼门口排好队,彼此间隔保持2米距离,一会儿要绕开封控楼。”“大家注意哦,回来的时候,走另一边樱花大道,这样环形路线,避免和前去核酸的队伍交错,避免增加感染风险。”

一场晚会,挑战的是主持人排兵布阵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怎样控制节奏、调动气氛、引导嘉宾;一次核酸,考验的是从居委到志愿者各个环节协调作战的能力,怎么估算时间、规划路线、安抚情绪……作为志愿者,既要协助居委完成核酸任务,又要直面邻里诸多疑问,张民权最初也担心自己力不从心,是在儿子和儿媳的带动和友邻的鼓舞下,才穿上了这身“大白”衣。

为了照顾一对双胞胎孙女,张民权和儿子张元一家同住一个小区。知道浦西要封控,第一个冲到居委会报名志愿者的是儿媳小短,紧随其后的,便是儿子张元。小短是动感101的主持人,那个在早晚高峰陪你“笑”过堵车路的人。而在这段时间里,小短的新身份是小区志愿者总联络人。从统筹团购、到安排消杀、再到协调各路志愿者人马,对接居委、做时间表,她说:“所有的潜藏技能都被逼出来了。”张元在外企任职,很多会议安排是按照美国、欧洲的时间,他做志愿者可谓是充分利用了“时差便利”,但这也意味着,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

“疫”路有你|“金话筒”拿起大话筒,一家门一起做“大白”

张民权和儿子儿媳一家三口做大白

一家门里三个志愿者,家中还有两个仅6岁的孩子要照顾,问张民权要怎么“内外兼顾”?他笑笑:“就只好把两个孩子分开,张元带着妹妹在我这里,由我太太、也就是孩子的奶奶照顾着;姐姐跟妈妈还有外婆同住。”让张民权颇为愧疚的是,这对双胞胎姊妹,自出生起从未分开过。封控后,家里人手紧缺,就只好将两个孩子分开。她们起初很不愿意,彼此想念,每天都要互通视频。也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就在相隔不过几步路的两个楼,却不让她们见面,明明爷爷、爸爸、妈妈都在,却总是在小区忙碌就不回家。不厌其烦地做了许久思想工作,才让小朋友理解,那是为了去帮助更多的人。

最让人动容一幕,发生在核酸安排最紧凑的那段日子。孩子总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和爷爷,就只能在下楼核酸时,在一模一样的大白衣服和模糊的面罩后中寻找那张熟悉的脸。而某日清晨,面对张开双臂要抱抱的孙女,“全副武装”张民权却无法给予回应,“穿着隔离防护服,一来怕感染,二来正在组织核酸,实在也没工夫。”只能耐心劝说,“爷爷现在是大白,有工作,不能抱抱,回去做了消杀后给你讲故事。”

张民权说,封控的日子让他更理解近邻之珍贵,也更能体会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的勇敢和无畏。那些隔着玻璃却无法拥抱的爱人,那些只能遥遥相望却难聚首的亲人,还有为了守护而将自身置于感染风险中的凡人英雄,“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守护者,也是阻挡在病毒和老百姓之间的坚实屏障。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贡献一点小小的力量,聚沙成塔,为抗疫助力。”(朱渊)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40 字。

转载请注明: “疫”路有你|“金话筒”拿起大话筒,一家门一起做“大白”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