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媒体发布长安UNI-K麋鹿测试双轮离地视频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有关UNI-K的安全性、可靠性话题却仍在热议,特别是长安汽车发布了自测视频以及总裁王俊在UNI-K上市发布会上亲自回应后,讨论变得更加激烈,甚至演化成为一场有关“车黑”与“洗白”之间的黑白之争。
麋鹿测试究竟是什么?长安UNI-K的测试结果为何争议不断?UNI-K的安全性到底有没有问题?面对争议,长安汽车为何仍将UNI-K推向市场?UNI-K后续会做出相应改进吗?……带着如上问题,北京青年报与北京交通台1039汽车天下栏目联合推出本期特辑,全面复盘长安UNI-K麋鹿测试事件始末,力图最大限度呈现事件真相,解答消费者心中的疑惑。为此,北京青年报采访了长安汽车钟姓负责人,他表示,“这个已经是旧闻了,我们这边有更好更新更重要的内容可以采访。”
回顾
媒体测试与长安汽车自测画面完全不同
3月中旬,汽车之家对长安UNI-K进行了一次麋鹿测试。测试视频显示,UNI-K出现了右侧车轮离地的情况,在急刹车时又出现了后两轮弹跳离地的情况。之后,懂车帝也对UNI-K进行了麋鹿测试,结果同样出现了轮胎离地的现象,而且单侧两个车轮同时离地的情况更加严重,车辆已经到了翻车与不翻车的临界点。
UNI-K麋鹿测试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况?汽车之家车队经理兼测试员王涛表示,测试视频曝光后,长安汽车与汽车之家有过沟通,给出的解释是“忽略了高配车型是这样的”。对此,北京交通广播1039汽车天下主持人张琦表示,如果高配车型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低配车型就没有这个问题吗?高低配车型应该是配置上有差别,而不应该是底盘方面有差异。
面对诸多质疑,3月22日,长安汽车通过发布一条自测视频进行了“回应”。在视频中,长安UNI-K通过了麋鹿测试,并未出现媒体测试视频中的两轮离地现象。但关于长安UNI-K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话题却并未就此终结,反而愈演愈烈。
很多媒体表示,长安汽车的自测选在了阴雨天气,路面积水明显,地面湿滑,与此前媒体进行的干路测试的基本条件明显不同,测试标准不一样。另外,长安汽车公布的麋鹿测试视频中各个机位之间疑似存在剪辑的可能,并非各个机位同时进行下的麋鹿测试的姿态展示。例如,视频中,给了车内和车外两个视角,但是同一画面中,车内车外雨刮器的位置明显不同。
论战
麋鹿测试变成了黑白阵营的争吵
在没有官方解释为何媒体测试与企业自测出现两种不同情况时,网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相信UNI-K没有问题,一种是质疑UNI-K的安全性。两种不同声音的争论下,引出了一场关于“黑白”的论战:只要是质疑UNI-K存在安全问题的统被称为“车黑”,只要是说UNI-K没问题可以放心开的统被称为“洗白”。
一场麋鹿测试,怎么就变成了黑白阵营的争吵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何为麋鹿测试?“麋鹿测试”的名字来自麋鹿,这种动物分布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美大部分地区。它们经常会在车辆前出其不意地跳出来,与高速行驶的车辆相撞,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麋鹿测试”中要检验的是车辆回避障碍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主流麋鹿测试采用的是ISO 3888-2国际标准,在场地中设置ABC三个区域,其中A区和C区是平行的状态,按照不同车型宽度设置测试区域桩桶的宽度。驾驶员以恒定速度且不借助油门刹车踏板,仅使用方向盘通过测试为准,反复测试的同时,逐渐提高车速,在达到成绩极限之后记录最佳通过车速。
在这个过程中,麋鹿测试要完成从A道到B道再回到C道的一个形式轨迹。简单来讲就是,向左打转向进行避让,然后再回到原来行驶的轨道,进而测试车辆的避险能力以及极限下的通过速度。
王涛告诉北京青年报,麋鹿测试是一个测试环节,目的是为了验证车辆的平衡和车辆在突发事件下的避险能力。“长安汽车用雨天湿地来做这麋鹿测试,一点毛病没有。但是我们的麋鹿测试是在干地且有阳光的情况下进行的,也没有问题。场景不同,两个数据没有对比性,都是可以的。”
换句话说,长安汽车在雨天进行的麋鹿测试,只能证明在这个场景下,UNI-K是没问题的,无法反驳此前媒体测试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双轮离地现象。
实际上,汽车之家进行的麋鹿测试,并不是针对某一款车,而是所有新车,并且每款测试车型都采取统一标准、同一场地、同一驾驶员,并反复测试,采用的也是ISO 3888-2标准。长安汽车如果真的想要证明UNI-K麋鹿测试没有问题,应该选择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测试,而不是在另一个环境下做测试。
张琦认为,如果大家都用一套考卷、一个标准的话,很容易分出来谁是好学生,谁是坏学生。用不同的考卷,测试场地都不一样,两者的轮胎附着力完全不在一个状态,严苛地讲,轮胎表面的水膜,包括地面的水膜,都会影响车辆的附着力以及刹车姿态。
疑问
总裁亲自回应:“中国没有麋鹿”
在一片争论声中,长安UNI-K在3月28日正式上市,比之前预定的上市日期(3月23日)晚了5天。
在上市直播中,长安汽车通过总裁王俊之口回应了大家对UNI-K安全性的质疑。王俊表示,“麋鹿测试采用的是估计国际标准,中国场景基本上不会出现,因为中国没有麋鹿,有的话也是保护动物,这个标准实际上是说在一定特殊工况下,车辆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是一个什么状态,是一个评价或评估。”
此外,王俊还提到另外两个测试项目,一个是正弦迟滞试验,一个是防侧翻性能验证,并认为这两个测试项目比麋鹿测试更重要。“在中国有一个国标推荐标准,叫‘正弦延迟’(即正弦迟滞试验),用这个标准就能测试紧急避险之后车辆的稳定状况。我们是用这个标准来测试的,所以是可以完全放心的。”
“侧翻不侧翻,不是麋鹿测试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另外一项验证,这个验证长安采用的是美标,后期会将这些标准呈现出来,这个标准叫‘防侧翻性能验证’,它的要求非常严苛,比如入弯速度要求必须超过80公里,超过所说的70公里,在这个情况下通过这个验证,所以它一点侧翻的风险都没有。”王俊表示。
实际上,麋鹿测试历史上出现过翻车的情况。1997年第一代奔驰A级上市不久后,在麋鹿测试中,窄轮胎、高底盘、未加装ESP等因素让其在不到60km/h时就翻了车。此次事件后,戴姆勒·奔驰官方立刻下令A级轿车生产线全线停产,同时立刻召回已售出的近3万辆A级轿车及相关悬挂部件,以调整悬挂系统并加装电子行车稳定系统。此举也推动了电子行车稳定系统在整个行业的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每款车在推向市场前都会进行多重严苛的测试,仅长安汽车就掌握了四千多项测试。无论是王俊所说的国标“正弦迟滞试验”,还是美标“防侧翻性能验证”,抑或是媒体进行的国际标准“麋鹿测试”,实际上都是不同的测试和标准。就像王俊所说的“麋鹿测试只是测试的一个标准”,“正弦延迟”和“防侧翻性能验证”不可否认都很严苛,但也都是测试的一个标准。
既然都是测试标准,为何UNI-K在媒体麋鹿测试中出现了两轮离地,而在长安自测中却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长安汽车并未给解释,王俊只是明确表示,“UNI-K完全没有任何侧翻的风险。”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真相,北京青年报采访了长安汽车钟姓负责人,他表示,“这个已经是旧闻了,我们这边有更好更新更重要的内容可以采访。”
反思
自主品牌高端化仍需持续努力
事实上,媒体、公众开始以国际标准来严格要求自主品牌的车型,对自主品牌来讲是一个好事,这是对自主品牌的认可,是对自主品牌多年来积极探索高端化的认可。大家都希望自主品牌能够在与传承百年的国际品牌的产品比较中,发现问题并改进,希望自主品牌不只是做好一款产品,或者几款产品,而是做好每一款产品,将来也能够生产出代代传承的车型,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价值。
王涛表示,“我希望长安汽车工程部的同事可以对于悬架的支撑,包括悬架下行程给予一些改良,让辆车变得更好。”实际上,王涛不止一次表示,愿意助力中国制造,愿意协助长安汽车工程师团队进行改进。“即便是到现在,我们还是真切地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个车,能够协助长安汽车一起把后边的工作做好。”
张琦表示,大众ID3上市前也曾发现软件存在问题,甚至没有办法回到工厂调校,他们没有着急交车,而是在生产工厂周围搭建厂房收纳几万辆车,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进行调校升级,完成后再进行交付。虽然最后交付时间有延迟,生产周期也有拖后,包括调试软件也花了不少钱,但这避免了更大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自主品牌尝试高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十年前就立志要发布高端品牌的长安汽车,也在等待品牌冲高的春天。2010年前后,长安汽车与其他自主品牌一样,开始尝试高端化发展,并于2010年在北京成立了高端车事业部,欲打造一个新的高端品牌。但是两年之后,长安汽车以“目前自身实力与投入精力还不够”为由停掉了该项目。2016年,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推出了高端品牌领克和WEY,长安汽车也成为自主品牌销量前三甲中唯一没有推出中高端品牌的存在。直到今天,长安汽车推出的也只是UNI产品序列而非高端品牌。
从销量数据上看,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UNI产品序列首款产品UNI-T就保持着月均销量过万的成绩,而UNI-T的成功也让长安汽车对UNI序列的第二款产品UNI-K有了更多的期待。但品牌的高端化并不是仅通过某一款产品或某几款产品来实现,而是体现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面对问题时,企业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北京青年报汽车融媒体事业部主任孙宇表示,企业做大和做强其实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即便企业到了百万辆,但是其服务理念、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包括大厂的心态,是不是真的达到了百万辆企业的这个级别,是不是真的能比肩一些跨国厂商,这些都是在遇到事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
3月份汽车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已超过长城、吉利登上头把交椅,显然,UNI系列已经展露成为销量支柱的实力和潜力。此时,如果长安汽车能够将UNI-K的安全性争议解释清楚,无疑将助力其品牌高端化进程。此前,王俊曾表示,长安要通过双管齐下两条线并行的方式推动品牌高端化。“在现有的品牌体系里,通过打造UNI这样的高端产品序列,去不断拔高长安现有品牌形象和溢价;同时,借助新能源、智能化这个全新的赛道,联合一些产业链合作伙伴甚至用户,共创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文/温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