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今天探讨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清朝灭亡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为何全世界的国家都不敢使用中文来签订各种条约?难道仅仅是因为当时中国比较落后吗?
众所周知,由于清朝末年的清政府软弱无能,让国家几乎陷入了绝境。其中最为痛心的,就是签订的一些不平等条约。不过这些条约也都无一例外地使用英文编写,中文翻译的方式进行签订。
其实这个问题还比较好理解,毕竟当时的清朝属于弱国,没有实力,也没有资格让列强使用中文来签订条约。
其次当时汉字在国际上并不通用,也不认识汉字。而英文则不同,由于英国殖民行为对世界的影响,英文是当时国际认可且通用的文字。
可是之后的情况却让我们有些纳闷。不论签订任何条约,也不管有没有中国参加,这些条约都使用英文或者法文拟定和签约,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条约。
比如北洋政府参与斯瓦尔巴群岛使用权时签订的《斯瓦尔巴条约》。以及二战时,为了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甚至连类似《中德协约》等平等条约,都使用外国文字来签订。
其实不仅是当时,即便是到了现代,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地使用中文来签订条约,这究竟是为何?
那么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条约。
在国际上,条约是指一种明确权利以及义务的协约。又或者是国与国之间签订一系列关于军事、经济等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因此人们认为这种书面形式的协议必须非常严谨,也具有非常强的约束性。根据《国际条约惯例》的规定,如果发现有违反条约的情况,那么联合国有权出面协调甚至强制执行。
也正是在此条件下,国际上的许多国家都一致认为,使用英文签订各种条约不仅符合使用习惯,也具有非常好的严谨性。
而中文则由于多音字、书写系统复杂、生僻字等问题,而不被当成条约的签订文字。比如词语“朝阳”,你可以说是刚升起的太阳,也可以说是表面向着太阳。再比如“分数”,既可以表示为数学术语,也可以表示为考试成绩。再比如“兄弟”这个词,可以指亲兄弟,也可以说是朋友,甚至还有搭讪的意思。
不仅是词语,连句子的意思都可以根据阅读方式而随意改动,最为著名的就是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的一段台词。
图:《九品芝麻官》中含文字游戏的协议
另外多音字也是重要的问题之一,比如曾经报道过的一桩合同纠纷案。
合同中显示甲方“还欠款10万元”给乙方,但乙方收到现金后,拿着合同状告甲方“还欠款10万元”。甲方说是归还的还,乙方说是还欠款的还。这个案子连法院都没有头绪,最后只能让双方各承担一半的责任。就这样,甲方无缘无故的损失了5万元。
众多的案例说明,由于中国汉字的多样性,非常容易搞出文字游戏,这显然不符合条约的严谨性。也正因如此,造成了世界各国坚持使用英文签订条约的习惯。
小结
虽然中国汉字的多样性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汉字是世界上最为精妙和最有艺术感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
还记得网络上非常流行的十级汉语考试吗?外国人抓破了脑袋也听不懂其中的意思。所以中国的文字西方人也许永远都不会懂。
此外中国文化悠悠数千年,不但没有因为外族的入侵而改变其本质,反而出现遇强则强的超高生命力和活力,这是一种优越,也是我们的骄傲。
参考资料:《汉字》、《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