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俗事
这位捕俘手名叫孟宪伟,曾完成了一项在外人看来绝不可能完成的“侦察兵奇迹”捕俘任务,他的故事并不曲折,人生也没有太大的起伏,甚至显得有些平静。
但令我内心深处最震撼的是他在被授予一等功臣后,部队为他破格提干,他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选择了解甲归田 ...........
他出生那天,他父亲非常失望,因为孟宪伟家中已经有6个哥哥了。孟父一心盼望能有个女儿,但最终也未能如愿。
孟父只能将心思用到教导孩子这方面来,他是个读书人,崇尚\"仁义礼智信\"。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孟宪伟和六个哥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命运的轨道到1986年改变了,那一年,孟宪伟17岁,从小就向往军营的他,偷偷瞒着孟父,报名参了军。
等孟父得到这个消息时,孟宪伟已经登上了前往驻兵地的列车。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作出\"不孝之举\" ,也是最后一次。
进入到军营里,努力训练,吃苦耐劳的他成为了一名侦察兵。
当时,与越方的战争刚刚爆发一年,双方在边境问题上僵持不下,于是首长下令抽调各大军区的侦察部队南下与越方轮战。
侦察兵是常规部队中的特种兵,主要负责完成捕俘、侦察、破坏敌后目标等特殊任务。
孟宪伟也跟着来到了中越边境前线,每天在边境线上,与越军对阵,刀枪相见,经过一段时间的战场磨练,孟宪伟成为了侦察兵中有名的捕俘手。
一次上级赋予了他们一项越境捕俘的任务,要他们以一个小分队的兵力秘密潜入敌境,从敌人的眼皮底下活捉一名俘虏,再押着这名俘虏翻越15公里的山路,回到我军阵地。
能力出众的孟宪伟被战友们推选为第一捕俘手,等任务行动时,由他负责将目标制服,并且要保证悄无声息。
虽然他还很年轻,却是个厉害的捕俘手,在之前的战斗中,无论敌人多强壮,他一个背后锁喉,就能将敌人瞬间制服,并且连让对方喊一声的机会都没有。
不仅如此,孟宪伟还可以凭借胳膊力道的控制,恰到好处地选择是立刻毙敌,还是留活口。
这次任务的成败,完全要看他一个人,但队友们都很相信他。
然而,出发来到捕俘地点后,孟宪伟和小分队的战友才发现,事先选定的捕俘地点对捕俘行动非常不利。
地点处于一处呈倒U字形、 状如大口袋的山坳里。前方和左右两翼的山上,都有敌方火力点。从山上俯瞰,就能将山坳里的事物看个明白。
捕俘分队如果要在山坳里活捉俘虏,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发出任何声响,被敌人听到,那三面山上的敌火力点,即刻就能封锁山坳出口,他与小分队的战友也别想活着出去。
不仅如此,作为第一捕俘手的孟宪伟藏身地点比敌人要经过的小路整整矮了一米,虽然他身高1米8,但却不能在第一时间利用锁喉的招式,进行一招擒敌。
一时之间他的大脑在飞快地思考对策。
先跃上土坡再动手?不行!
那样太慢,敌人有充足的时间扣动扳机。
一旦枪响,就全完了。
用微声冲锋枪将敌击毙?也不行!
任务是捉俘虏,要活的。
不等他思考出对策,此次要捕俘的目标就已经进入了捕俘分队的伏击圈里,重重压力下,孟宪伟作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想先以抱腿摔敌,将敌人拽下小路,再进行锁喉,控制。
只是那样的话,他的后背就完全裸露在敌人身前。
果然,这个敌人也是个练家子,在被孟宪伟拽下小路的瞬间,还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把钢制匕首,突然用一把插入了孟宪伟身体,将整个前胸戳穿,刀口也露了出来。
令敌人没想到的是,被戳穿前胸的中国侦察兵不仅没有松手,还用尽全身力气来压制他,两个人扭打在一起,翻滚到了浓密的丛林之中。
此时,捕俘分队的其余人也围上来一起将这名敌军制服,虽然会些功夫的敌军还在顽抗,但几名侦察兵也不是吃素的。
其中一名老兵挥动五六式微型冲锋枪枪,将枪托猛砸在他脸上。
瞬间俘虏才老实了。
这时小分队的众人才发现,孟宪伟被匕首戳穿胸腔,歪倒在地上,血不断地在涌出,但双臂却仍如铁钳一般箍住俘虏的双腿。
这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战友,甚至是敌军。
但这仅仅是开始,难的是回撤,因为敌人很快就能察觉到中国侦察部队的行动,因此他们必须要回撤地快,还要分出两到三名战士来控制这名俘虏。
如果让战友照顾他,那他不仅会成为累赘,甚至有可能被越军发现。
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他咬牙自己跑回去;二是吞下一枚光荣弹。
虽然他不怕死,但他心里一直还有一个愿望。
于是他为了不成为队友的累赘,在钢刀还插在胸口的情况下,独自奔袭回我军阵地,这一跑就是30多华里(15公里)。
等回到阵地那一刻,他的战友都惊呆了,军医也不敢相信一个被钢刀贯穿胸口的人,居然能在深山野林奔袭15公里。
可是现代医学已经无法解释这一切,用侦察分队的话解释:孟宪伟的意志是一块钢铁。
休养近三个月的孟宪伟终于康复了,完成此次任务的他被授予\"一等功臣\" ,并破格提干。但令全团人震惊的是他默默地收起了军功章,与首长道明:
\"我为国尽了忠,也该回家尽孝了。\"
在首长的多次挽留下,毅然而然拒绝了提干,选择卸甲归田照顾年迈的父亲.............
历尽艰辛和磨难,经过九死一生的孟宪伟,早已淡泊名利,看破事俗,选择了最普通人的生活,回家尽孝,真正做到了忠孝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