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湖北频道
暴雨肆虐,阻挡不住他们义无反顾的脚步。
洪水滔滔,动摇不了他们人在堤在的决心。
放眼抗洪一线,又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是现役军人,却像军人一样冲锋一线;他们刚从抗疫战场上凯旋,又马不停蹄奔向抗洪战场;他们早已脱下军装,然而洪水来袭,却又条件反射般地投入抗洪战斗……抗洪大堤这一“盛产”英雄的地方,永远有讲不完的英雄故事。
湖北民兵在抗洪大堤上抢运沙袋。(粟毅 摄)
10名年初出色完成疫情防控任务赤壁民兵转战长江赤壁段干堤,入驻8号哨所,执行巡堤查险任务。(吴忠勇 摄)
他把生命永远定格在抗洪一线
7月10日9时30分,英山县殡仪馆告别大厅,哀乐低回。
58岁的湖北省黄梅县温泉镇坡儿垴村民兵连指导员刘水存躺在洁白的菊花丛中,再也无法醒来。四面八方赶来的父老乡亲,噙着眼泪,为他送别。就在18天前,刘水存在巡河查险时,不幸被洪水卷走。经过历时18天的全力搜救,7月8日,刘水存的遗体被发现后,打捞上岸。
“终于把老支书找回来了!终于能给他的家人、全体村民和民兵队员们一个交代了。”18个日日夜夜,对与刘水存一起工作的,民兵连长段江来说,这可能一生中最煎熬的一段时间。
图五:刘水存(右四)与民兵队员们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7月10日,笔者来到刘水存生前被激流卷走的地方,寻访这位老民兵留给坡儿垴村最后背影。
坡儿垴河沟的水已经完全退去。倒伏的水草、河堤残留的水渍,默默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凶险水势。6月21日,英山县普降大暴雨,山洪倾泻而下,仅七八米宽的坡儿垴河沟水位暴涨,洪水漫出河堤近半米深。
13时30分,刘水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迅速组织村民兵应急队员,巡河查险。刘水存深一脚浅一脚,踩着过膝的洪水,逆行而上查看险情。刚刚走出百余米远,刘水存便看到一位村民的车在水中抛锚,该村民正站在一边打电话。
“这里危险!”刘水存赶紧走过去,提醒村民马上离开。
然而,水体浑浊,完全看不清脚下的路,刘水存一脚踩空,坠落河中,瞬间被激流卷入涵洞。
“老刘被水冲走了!”段江大喊一声,他迅速转身向下游奔去,顺手抄起一把铁杆耙子,奋力冲向50多米开外的一个涵洞口,将耙子插入河水中,试图拦截水下的刘水存。
两三秒后,他明显感觉到手臂猛地一震,耙杆拦腰折断。刘水存就这样消失在洪水中。
由于河沟大部分河段被居民用水泥板封闭,整条河沟几乎成为一条暗河,几无施救可能。
“我当时在拍照,前一张照片上刘书记还在,后一张他就从画面上消失了。”段江沉痛地说。
刘水存走了,讲起他,村民们有讲不完的往事:2016年夏季水灾,刘水存跳进洪水中,硬是把村民舒和平从“洪魔”手里拽了回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刘水存白天上街宣传防疫,开车为村民配送生活物资,晚上坚守卡点。60多天疫情防控,这个常住人口3000多人的城中村没有出现一例感染者。
“每当有急难险重任务,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水存。”温泉镇武装部部长方海波说,刘水存在民兵连长位置上干了10年,连续10年被表彰为优秀民兵连长。
连日来,刘水存的事迹传遍荆楚大地,正在湖北各地抗洪抢险的驻鄂部队官兵和民兵纷纷表示,要从刘水存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真正做到危险面前冲得上、关键时刻顶得住、持续奋战打得赢。
他们负重前行守候着“万家灯火”
午夜,孝感市马鞍乡汉江邬龙冲闸,潮平岸阔、夜色如漆。
就在10余小时前,第一波长江洪峰从汉口小心翼翼地涌过。水势暴涨的长江,一下子顶住了一泻千里的汉江。连续暴雨之下,汉江怒涨,暗流涌动。
千年防洪俗语:千里汉江,险在汉川;汉川之险,险在马鞍。座落于马鞍乡境内的邬龙冲闸口,如契子般死死地将同在涨水的汉江和黄龙湖隔开。大堤一侧,即是万亩良田和万众之民。
汉江邬龙冲闸口段水位已到了29.78米。正在大堤上巡守的马鞍乡民兵排长代登辉,用手电筒光向笔者聚焦了桥蹾下的汉江水位表。此时,已超过警界水位0.78米。
“98抗洪”时,距邬龙冲闸口3公里的大坝决堤后,数十万亩良田,瞬时一片泽国。
“我们是汉江的‘守夜人’。”代登辉说。7月5日起,马鞍乡30名身着迷彩的民兵,就开始全天候在邬龙冲闸口巡堤查险、清障除杂。江堤的对面,“万家灯火”依稀可见。
笔者看到,大堤一侧的闸口和堤坝,各有4个民兵执着手电筒,一遍遍地来回巡查着堤坝的安危。闸上的2个民兵,则居高临下警惕着汉江水位的秋毫变化。
每天3班倒,每班10个小时。累了,汉江上的“守夜人”,就到堤坝上的帐篷里眯一会。时值夏日,点上蚊香、悬起蚊灯,却驱不走扑面而来的如潮蚊虫。
“人在堤在。守护大堤,就是拱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代登辉说,我们马鞍民兵打小就生活在汉江边上,对处置管涌和泡泉等险情有着丰富的经验。
为提高防汛能力,2017年,孝感市对境内的汉江进行了集中整治,堤坝整体加高、加厚。目前,大堤增高了60公分,底基已拓宽至68米,9米的上坝被水泥固化。
“汛期来临前,我们分批组织千余基干民兵就提坝巡查、应急处置等进行了演练。从市到乡各级都有民兵应急分队原地备勤,随时做好出动的准备。”汉川市人武部政委邢梁钧信心满满。
6日起,邢梁钧就带着民兵在邬龙冲闸口坚守。9天时间里,他们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重点对堤身、压浸台、内坡、外坡等部位进行徒步巡查。工作很繁琐,但没有一项是多余的。
“守夜人”,不仅有一线民兵、基层官兵,也有扛着橄榄枝的将军。 洪峰夜,为了百姓安宁,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咬牙坚守。
他们追着老部队去抗洪
湖北省军区协调湖北武警总队机动支队官兵和民兵突击队在黄梅县考田河化修复围河坝。(粟毅 摄)
“快!快!跑起来!”7月12日9时30分,黄梅县濯港镇蔡垸村五组,40余名民兵和武警官兵一起,紧张地清理河道、搭建骨架、装填砂石。这群人中,金虎算是一名“不速之客”。
金虎(图中)一路追着老部队来到黄梅县,加入当地民兵应急分队抗洪。(粟毅 摄)
22岁的金虎是河南省信阳市人,2017年入伍,去年从空降兵某旅退役,在武汉市黄陂区附近开了一家小卖部。此前,得知湖北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就开始四处打听上防汛一线的途径。
7月8日,金虎一路追着老部队来到黄梅县,加入当地民兵应急分队,如愿走上抗洪一线。
7月11日,他随队伍来到太白湖抢险,装填、搬运沙袋,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当晚下着大暴雨,电闪雷鸣,现场能见度低,给抢险带来较大困难,我们连夜奋战,才将险情排除。”
7月12日一大早,他又来到蔡垸村,和武警湖北总队机动支队的官兵们一起抢险。
这几天,金虎随部队转战多地。大老远从武汉市赶到黄梅县参加抗洪抢险,图啥?
金虎说,自己的老家在淮河边,小时候他不慎落水被人救起,因此平时对抗洪抢险格外关注。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抗洪抢险,部队官兵是主力军。作为一名民兵,我也责无旁贷。”金虎表示,自己准备待到部队撤退的那一天,“洪水不退,我会一直战斗下去。”
和金虎一样,39岁的民兵突击队员董新也曾在空军服役,退役后回到濯港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民兵也是兵,战洪必有我!”7月1日以来,他随民兵应急分队一直战斗在抗洪一线。
在张店村,他脱衣下水、扶桩打桩,参与处置漫堤险情。
在胡坝村,他扶老携幼,转移群众,白天夜晚连轴转。
7月12日,他又赶到蔡垸村,头顶烈日,与战友们一起垒石筑坝,重建河堤。
董新说,从空军到后备军,退役不褪色,自己永远是个兵,“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应急处置,遇到危险我们民兵都要上,都要为群众服务。”
他们在抗洪大堤上活成“偶像的样子”
他们,是一群刚出校门、即将走进军营的年轻人,初生牛犊,在防洪大堤上接受洗礼。
他们,是劈波斩浪的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在滔滔洪水中久经考验。
这两者在抗洪抢险现场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军人太牛了,我想要变成他们的样子!”7月16日中午12时30分,在洪湖市乌林镇,20岁的陈佳俊对笔者说。4个小时前,他和9名小伙伴一起,战斗在洪湖洪狮围堤上。
洪湖市10名预征青年前往抗洪大堤参与抗洪抢险。(袁华裔 摄)
这支由10名今年报名参军的预征青年突击队,20岁的陈佳俊是其中学历最高的一个。
陈佳俊来自周坊村,此前就读于湖北商贸学院金融学专业,刚本科毕业。为锻炼自己,他选择报名参军。“现在洪湖抗洪抢险,需要征调你们上堤,请你们马上到镇人武部报到。”7月13日上午9时许,接到乌林镇人武部的电话后,陈佳俊跟父母说明情况,收拾行囊出了门。当天,他和另外9名小伙伴一起,到洪湖市滨湖办事处洪狮小学集中。
经过简单的培训,7月14日一大早,他们来到洪狮围堤汉沙村堤段,运沙土袋,加固大堤。
尽管身体比较壮实,但20多公斤重的沙土袋一趟趟搬运下来,依旧让他感觉有些吃力。
刚开始,他和小伙伴把沙土袋提着、抱着来回跑,累得够呛。之后在一位年长的民兵指导下,他们把沙土袋扛上肩,感觉轻松了一些。
那一天,他们从早上干到第二天凌晨1时。回到驻地,陈佳俊感觉肩膀酸痛,双手已经抬不起来,“洗脸都费劲,有些沮丧。”陈佳俊说。因为太累,那一晚他和小伙伴们睡得格外香。
7月15日上午8时30分,队伍再次集结,来到大堤上,他们发现这里出现许多解放军战士。当天,空降兵某旅200多名战士加入战斗,帮助当地构筑围堰挡水。
第一次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战斗,陈佳俊说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沙土装少了,他们会说‘太少了,多装点’。每个战士基本上都是一手提一袋,一路小跑。有的人肩上扛两袋,手里还拎一袋。”陈佳俊说,许多战士看着比自己还小,但他们身上迸发的能量很大。
同样感到震撼的,还有鄂钊和甘忠浩。
鄂钊今年18岁,是突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他的目标就是当一名优秀的战士。“通过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战斗,我才发现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中午我们在休息,他们还在集体唱军歌,感觉他们就是铁打的。如果通过体检就能够加入他们,想着就觉得很激动。”
21岁的甘忠浩今年毕业于荆楚理工学院,看上去有些瘦弱。此前,他眼里的军人是“很帅”“很酷”,这次和空降兵的战士一起战斗,他最大的体会是“羡慕”。“羡慕他们拥有强壮的体魄,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精气神,他们让我更加坚定了参军的决心,希望能够梦想成真。”
乌林镇人武部干事陈亚星说:“虽然在吃苦方面还有待提高,但这10个年轻人积极性都很高,而且服从命令听指挥。通过参加这次抗洪抢险,让他们完成参军前的‘成人礼’,很有意义。”
洪湖女子民兵连在三八湖上筑长堤。(袁华裔 摄)
她们争着去做“乘风破浪的姐姐”
7月11日上午,江岸区朱家河大堤。
江岸区人武部的500民兵,往来上堤运送防洪土袋,脚下不断发出“扑哧、扑哧”的响声。
堤边,有两位女民兵正站在泥水里装沙袋。与其说站在泥里,不如说是“扎”在泥里,两人的双脚已深陷泥中,无法移动,她就通过转腰,麻利地将白色的编织袋撑开,配合一旁战友用铁锹取土装在编织袋里,扎好,递给的战友,送到堤上。
这两位女民兵都是来自江岸区车站街街道办事处的武装部干事,一个叫陈化,一个叫石丽娟。上午8时,作为女民兵,她们奉江岸区人武部防汛命令,与400多位战友一起赶到这里,加固堤防。朱家河是长江的支流,近期河水泛滥防汛压力较大,需要修筑一条临时防汛设施。
雨后的朱家河堤格外泥泞。两人穿着雨靴从闸口还没走到大堤,就沾满了黄泥,被脚下的泥水一吸,拔都拔不动。到达现场后,陈化和石丽娟负责配合战友将挖出来的土,装到编织袋里。装满一袋,差不多有20公斤重,要用力才能提起。
没装到一袋,双脚就陷进泥里,刚开始,两人还把脚拔出,换一下位置。可不一会儿又陷在另一个泥坑里。后来两人干脆就不换了。脚下越陷越深,没过了脚腕,再加上土里不断有泥土撒满,两人很快就“扎”在泥里。
当天是阴天,但朱家河堤上没有一丝风,身穿民兵制服、扎在泥里装填沙袋近两个小时,陈化和石丽娟的衣服被汗水湿透,汗珠顺着盘起的头发往下直掉。
看到她们两个小时没有休息,有人劝说她们歇一歇,她们却说,把脚从泥里拔出来不容易,耽误时间,不如干完活再说。
从上午8时至中午12时,两人总计给超过300个编织袋装土打包。石丽娟说,其实相对男民兵们来说,她们的工作可能是最轻松的,但即使这样,回到家仍然感到全身的骨头都在疼,“很久没有这样满负荷地工作了。”陈化回到家,家里人也奇怪,“说怎么弄这么脏,除了脸上干净一点,全身都是泥巴”。但是虽然累,但是两个人都觉得很光荣,很开心。“我们是长江边长大的武汉人,这时候就是要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家乡。”
陈化和石丽娟都是主动报名参加这次任务的。陈化说,自己从小就生长在长江边,亲眼目睹了1998年和2016年两次大洪水。今年是她第一次亲身参加防汛一线的行动,她觉得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经历。石丽娟说,人武部其实还有其他的男同事,但是有的人生病,有的人在外地赶不回来,她觉得作为一名民兵,这个时候就要当仁不让,“这样的事情总要有人来做”。虽然她们都没有服兵役的经历,但是面对汛情,她们表现出了军人的坚定。
作为民兵,陈化和石丽娟已经不是第一次站在武汉保卫战的战场上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们也作为社区防控工作者的一员,帮助社区居民买菜买药。武汉的降雨暂歇,但是上游的洪峰已经快要到来,陈化和石丽娟已经做好了准备,投入下一次战斗。(田国松 袁华裔 陈礼平 洪培舒 何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