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通知我晚上要接苗的话,我会提前定好闹铃,然后和我读中班的女儿讲,要是凌晨两三点钟有闹铃响了,你不要害怕,那是妈妈要上班了!”这是普陀区礼泉路疫苗临时集中接种点“接苗人”姚婷娜,描述的她随时要“接苗”的生活状态。
图说:礼泉路疫苗临时集中接种点分发疫苗。(普陀区卫健委供图 下同)
疫苗接种需要医务人员在现场开展预检登记、接种、留观等,这是大家都熟悉和了解的。但在每一个疫苗接种点,还有一群普通市民看不到的医务人员,他们的工作却异常重要,如果没有他们,疫苗接种就不能顺利开展,接种的护士将遭遇“无米之炊”。他们就是像姚婷娜这样的在疫苗接种幕后,负责接收保管疫苗的“接苗人”(疫苗管理员)。
看到很多回星空
疫苗需要全程冷链管理,存储、运输每一道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冷链要求。各接种点使用的新冠疫苗都是全市统一配送,紧急情况下会根据实际预约人数,在接种前一日的夜间配送,这样才能确保广大市民在接种点早上一开放就能顺利接种。因此,“接苗人”很多是晚上和凌晨到集中点进行接收疫苗。
“夜上海的灯光、凌晨两三点钟的星空,接苗人可是看到了很多回”,宁川路疫苗临时集中接种点的“接苗人”史艳笑着说。但有的时候,也会发生临时接到接苗的任务,姚婷娜记得,有一天晚上9点钟已经接过苗了,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钟,她突然在朦胧中感觉手机振动,一看短信,是要她去单位接苗”。姚婷娜说,“这份工作,就是需要晚上睡觉后,还要让人保持警觉的状态。”
图说:深夜时分接苗。
各接种点的“接苗人”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接苗流程,帮忙的保安师傅负责拆箱,他们负责装苗,尽量在半个小时内,把这些珍贵的“小苗苗”放到它们最舒服的环境中,还要按照不同的厂家、批号,分门别类进行摆放和清点。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凌晨3点钟去接苗,结果接种点的自动门坏了,我和两个门卫师傅还有司机师傅,靠着人力把大门推开,让送疫苗的货车开进去,不能让货车停在外面啊,车里放的可都是宝贝疙瘩。”史艳回忆着这次难忘的经历。
每当问到“接苗人”,你们觉得这个工作累吗?他们总是说:“说不累是假的,但我们都知道这是关系到前来打针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总归要有人做的,我们会坚决完成任务!”
每小时巡逻一次
除了夜里“接苗”以外,“接苗人”白天还有很多活要干。
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始,史艳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她是普陀区最“老”的“接苗人”之一,从去年12月份开始,她就从石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到宁川路疫苗临时集中接种点工作。
图说:宁川路疫苗临时集中接种点的“接苗人”史艳在工作。
每天一上班,史艳要清点库房里25个冰箱里存放的3万多支疫苗,保证实际库存与账面数据的一致。再根据预约的需求量,分发给50个接种台的打针护士。
每开一次冰箱,都要重新核对一次疫苗数量。分派工作完成后,她又要开始整理50个打针护士的领苗日志;半天接种完成后,还要接收没有使用的剩余疫苗,清点、核对接种人数、使用疫苗总量、报废苗量、退苗量等这些数据,并通过表格详细呈现,确保数量准确无误。
正式开始接种后,“接苗人“每小时还要到各接种台常规巡逻一次,遇到有疫苗条码扫不出来的情况,就要根据系统提示原因,帮助接种人员解决问题。条码重复的,需要联系区疾控中心提供解决方案;遇到年轻的打针护士处理不了的问题,他们也会主动帮忙解决。
不能出一点差错
就在前几天,一个接种台前排起了长龙。
“医生,我今天喝酒了还能打疫苗吗?”一位老年男士焦虑地问,史燕搭了搭这位男士的脉搏,觉得跳的很快,赶紧找来血压计,给他量了一下血压,高压居然升到了200mmHg,就没有让该患者接种疫苗。
“幸亏发现的及时,要不真的蛮危险的!”史艳说。
还要密切关注冷链冰箱的温度,疫苗保存温度要严格控制在2-8度。一旦超过这个范围,“接苗人“手机上就会收到报警提醒,他们就要紧急处理。
疫苗接种工作关系重大,不能出一点点差错。“接苗人”们每天要反复盘点数量,需要特别专注,才能确保准确无误。
“我下班都是自己走半个小时回去的,因为一天下来精神太紧张了,就想用40分钟的时间放松一下心情。”姚婷娜感慨道。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