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老铁路建设者:他们用4年打通国内段“咽口”隧道
12月3日,当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的消息传来,中铁六局玉磨铁路项目经理董永钢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曾经在云岭高原坚守近四年,他和团队承受了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
中老铁路玉磨段蜿蜒盘亘在云南的高山深谷中,途经区域地形地貌变化大,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具有高地热、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等“三高四活跃”的特征,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董永钢和团队参建的和乐隧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全长7.9公里,是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国内段)最北端的第一个长大隧道,被建设者称为中老铁路国内段“咽口”隧道。隧道穿越两条断层破碎带,应力转换复杂,围岩极不稳定且富水,溜坍、软岩大变形和突泥、涌水频发,安全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
“隧道穿越富水地段,而且围岩风化严重,主要为砂岩、泥岩和炭质板岩与泥岩等,用手轻轻一捏,就会粉碎,遇水极易泥化,犹如在稀泥中打洞,不易成型,容易发送溜坍、涌突。”董永钢介绍,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在泥沙含水量较高的地质条件下挖隧道,就像在“水豆腐”里打洞。
自2016年9月开工,仅中铁六局承建的4.5公里隧道段就累计发生突泥涌水15次,涌突量约1.8万余方,溜坍60余次1.4万余方;1号斜井往磨憨方向处于软岩大变形段,累计变形达650米;地下水发育,日平均涌水量达2万余方,相当于10多个游泳池的注水量。
施工人员明白,在“水豆腐”里打洞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保证洞不变形。
为了攻克这些施工难题,项目部开展集中培训,让大家重新认识“云南地质”,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研究软弱围岩施工方法,先后组织了八次方案研讨会,邀请国内隧道建设领域专家到现场进行“把脉会诊”。经过不断研究和实践,项目部总结出一整套复杂地质软弱围岩长大隧道的施工方法。
董永钢介绍,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早成环、勤量测”的施工原则,项目采用三台阶法实施平行、流水、交叉作业,根据地质预报情况,加强支护措施,防止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变形。历经近四年时间,2020年5月15日和乐隧道顺利贯通。
四年云岭高原坚守,董永钢带领玉磨硬汉们筑起了“建设丰碑”,董永钢也因此荣获2019年度“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但最让我和团队感到荣耀的是,我们用近四年时间打通了中老铁路国内段的‘拦路虎’,胜利闯关,让中老铁路如期通车。”董永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