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想过退缩,身后就是家园”

首页>>新闻库>> 正文

“我们从未想过退缩,身后就是家园”

发稿时间:2020-10-22 09:54:51编辑:李婧怡来源:解放日报

不一般的“上海答卷”背后,是一场出色的超大城市抗击疫情总体战。昨天下午,第二场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友谊会堂举行,讲述上海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守一道关护一城人

自3月初,国内疫情日趋平稳,境外形势却急转直下,每天50架次航班、1万余名旅客从浦东机场入境,机场成为外防输入的最前沿。守一道关、护一城人,5万名公安民警奋战在上海抗疫一线。“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疫情在前,警察向前!”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派出所副所长姚弛说道。

3月以来,没有发生一次确诊人员、密切接触者失控的情况。刚性管理底线绝不能突破,但温度犹在。姚弛谈及,他曾帮助一位远道而来的母亲传递包裹,送到小留学生女儿手中,母亲落泪道谢。“从警15年,我无数次听到过旅客朋友说‘谢谢’,每一声‘谢谢’我都非常珍惜。因为,老百姓的肯定就是最高赞誉。”

机场警察用严密工作封锁境外输入的病毒,地面交警则以水磨工夫筛查外省入沪的车流。“稍息,立正,向左转,出发!”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九大队大队长李于清一开口,铿锵悠长的口令响彻大礼堂。他带队驻守的朱桥道口是北上海第一道防线,每天车流量达5万辆次,最为繁忙。

为了坚守道口,李于清在办公室架起了折叠床。这张折叠床陪伴着他,从世博会、亚信峰会、G20杭州峰会、进博会,到疫情期间的通宵达旦,看着他消瘦了6公斤。连续58天,李于清始终和队员们一起坚守在寒潮中,经常一整晚不厌其烦、声嘶力竭地解释,每天24小时不停询问、引导、登记,一个不能错、一个不能漏。

忙得像通了电的马达

抗击疫情,急如星火。新冠疫情暴发后,如何紧急调配资源成为当时物资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上海市最大的贸易性国有企业,东方国际第一时间成立了物资保障组,向全球“朋友圈”紧急发出需求清单。他们连夜研究英文资料找到合格货源,协调航班包机装运物资,又紧急构建了最快速的支付路径,见证这一过程的欧洲供货商不由啧啧惊叹:“这简直是奇迹!”

为了防控疫情而不断与老外打交道的,还有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社区工作人员。盛弘是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她所辖的社区是全国首个涉外居民区,3万余名居民中一半来自境外。

疫情突如其来,盛弘带领社工每天在各个小区和大楼里奔走,“忙得像通了电的马达”,微信计步器显示每天每人都达到了2万步到3万步。“我们开玩笑自嘲,疫情让我们练就了‘马拉松的腿,郭德纲的嘴--能跑会说’。”盛弘俏皮地调侃。一些刚开始拒绝出门佩戴口罩的老外,在社区反复沟通下,非但配合防疫,还主动报名做测温志愿者。

为武汉拼过命此生无憾

社区工作中活跃着许多年轻人的身影,抗疫志愿活动也少不了他们的砥砺前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疫情变得严峻是从春节假期开始,而早在1月20日,基于对疫情发展的预判,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就进入了备战状态,全体除特殊情况外一律留沪待命。理事长严洪坦言:“我们也曾彷徨,却从没想过退缩,因为身后就是亲人和家园。”

在上海火车站服务34天、总共接待约16万旅客,协助站区工作人员转运体温异常者300余人,许多音速志愿者,曾在服务初期后勤保障不完备时在寒风中靠泡面填肚子,有过被旅客误解、嘲讽的辛酸和委屈,有过近距离接触体温异常者后反复消毒十数次的恐惧,也有过因为身穿防护服不敢进入超市、餐厅等公共场所,却被热情招呼和投食的羞涩与感动。

最后演讲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振伟。疫情初始,他主动请缨,成为上海首批市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1月29日进驻公卫中心,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药介入治疗。2月15日,他又加入上海市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接管雷神山医院2个重症病区。

在武汉,王振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除了中药,还将针灸、功法、穴位敷贴等中医外治法运用在治疗中,效果显著。81岁的吴阿婆开科当日由救护车四位工作人员抬入,住院24天后顺利出院,面色红润,步履轻快。“我们想和她合影,都没追上她。”王振伟打趣道。“为武汉拼过命,此生无憾!”王振伟表示,武汉的点点滴滴,他将永生铭记。(侍佳妮)

“我们从未想过退缩,身后就是家园”

不一般的“上海答卷”背后,是一场出色的超大城市抗击疫情总体战。昨天下午,第二场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友谊会堂举行,讲述上海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守一道关护一城人

自3月初,国内疫情日趋平稳,境外形势却急转直下,每天50架次航班、1万余名旅客从浦东机场入境,机场成为外防输入的最前沿。守一道关、护一城人,5万名公安民警奋战在上海抗疫一线。“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疫情在前,警察向前!”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浦东国际机场候机楼派出所副所长姚弛说道。

3月以来,没有发生一次确诊人员、密切接触者失控的情况。刚性管理底线绝不能突破,但温度犹在。姚弛谈及,他曾帮助一位远道而来的母亲传递包裹,送到小留学生女儿手中,母亲落泪道谢。“从警15年,我无数次听到过旅客朋友说‘谢谢’,每一声‘谢谢’我都非常珍惜。因为,老百姓的肯定就是最高赞誉。”

机场警察用严密工作封锁境外输入的病毒,地面交警则以水磨工夫筛查外省入沪的车流。“稍息,立正,向左转,出发!”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九大队大队长李于清一开口,铿锵悠长的口令响彻大礼堂。他带队驻守的朱桥道口是北上海第一道防线,每天车流量达5万辆次,最为繁忙。

为了坚守道口,李于清在办公室架起了折叠床。这张折叠床陪伴着他,从世博会、亚信峰会、G20杭州峰会、进博会,到疫情期间的通宵达旦,看着他消瘦了6公斤。连续58天,李于清始终和队员们一起坚守在寒潮中,经常一整晚不厌其烦、声嘶力竭地解释,每天24小时不停询问、引导、登记,一个不能错、一个不能漏。

忙得像通了电的马达

抗击疫情,急如星火。新冠疫情暴发后,如何紧急调配资源成为当时物资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上海市最大的贸易性国有企业,东方国际第一时间成立了物资保障组,向全球“朋友圈”紧急发出需求清单。他们连夜研究英文资料找到合格货源,协调航班包机装运物资,又紧急构建了最快速的支付路径,见证这一过程的欧洲供货商不由啧啧惊叹:“这简直是奇迹!”

为了防控疫情而不断与老外打交道的,还有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社区工作人员。盛弘是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她所辖的社区是全国首个涉外居民区,3万余名居民中一半来自境外。

疫情突如其来,盛弘带领社工每天在各个小区和大楼里奔走,“忙得像通了电的马达”,微信计步器显示每天每人都达到了2万步到3万步。“我们开玩笑自嘲,疫情让我们练就了‘马拉松的腿,郭德纲的嘴--能跑会说’。”盛弘俏皮地调侃。一些刚开始拒绝出门佩戴口罩的老外,在社区反复沟通下,非但配合防疫,还主动报名做测温志愿者。

为武汉拼过命此生无憾

社区工作中活跃着许多年轻人的身影,抗疫志愿活动也少不了他们的砥砺前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疫情变得严峻是从春节假期开始,而早在1月20日,基于对疫情发展的预判,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就进入了备战状态,全体除特殊情况外一律留沪待命。理事长严洪坦言:“我们也曾彷徨,却从没想过退缩,因为身后就是亲人和家园。”

在上海火车站服务34天、总共接待约16万旅客,协助站区工作人员转运体温异常者300余人,许多音速志愿者,曾在服务初期后勤保障不完备时在寒风中靠泡面填肚子,有过被旅客误解、嘲讽的辛酸和委屈,有过近距离接触体温异常者后反复消毒十数次的恐惧,也有过因为身穿防护服不敢进入超市、餐厅等公共场所,却被热情招呼和投食的羞涩与感动。

最后演讲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振伟。疫情初始,他主动请缨,成为上海首批市级医疗救治中医专家,1月29日进驻公卫中心,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药介入治疗。2月15日,他又加入上海市第七批援鄂医疗队,接管雷神山医院2个重症病区。

在武汉,王振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除了中药,还将针灸、功法、穴位敷贴等中医外治法运用在治疗中,效果显著。81岁的吴阿婆开科当日由救护车四位工作人员抬入,住院24天后顺利出院,面色红润,步履轻快。“我们想和她合影,都没追上她。”王振伟打趣道。“为武汉拼过命,此生无憾!”王振伟表示,武汉的点点滴滴,他将永生铭记。(侍佳妮)

“我们从未想过退缩,身后就是家园”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38 字。

转载请注明: “我们从未想过退缩,身后就是家园”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