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5月3日电(彭宁铃)在浦东大道141号2号楼,有一幢貌不惊人的白色小屋。
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小屋,曾是上海总工会所属的东昌区工人俱乐部,1990年5月3日,浦东开发办公室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之际,浦东开发陈列馆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浦东大道141号2号楼浦东开发陈列馆。彭宁铃 摄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新区国家级特区”记者采访团走进了浦东开发陈列馆参观,通过多媒体播放、实物陈列、场景复原,了解新区发展的故事。
浦东开发陈列馆内。彭宁铃 摄
一进陈列馆,采访团就看见“上海市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浦东大道141”等门牌标志,穿过“大门”,仿佛就能回到新区30年前的创业时代。
“选择‘141’作为浦东开发办门牌号,是采用了‘一是一’的谐音。”浦东开发陈列馆讲解员王晞向记者团解释了门牌号的由来。
据了解,办公室设立之时,有人认为应采用“6”“8”之类的吉利数字作为门牌号,但浦东开发办坚持“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最终选择了“141”。
浦东开发陈列馆内,还原浦东开发办公室的接待处。彭宁铃 摄
陈列馆的第一个还原区,是当时的接待台。
王晞介绍,接待台虽只有三四个平方,却是当时接待国内外来宾的第一站,每天接待近百人次来宾。
在这个小小的接待台,当时的工作人员会为参观人员分发浦东地图、资料信息汇编,因此,它还承担着浦东开发之初的“迷你资料信息中心”功能。
浦东开发陈列馆内,还原当时的办公桌,抽屉上写着不同的人名。彭宁铃 摄
在陈列馆第二个还原区,当时办公人员使用的书桌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
“每个抽屉上都贴有不同的名字,大家知道原因吗?”讲解员问采访团。
王晞说,由于过去办公条件有限,在最艰辛的情况下,存在9人共用两张办公桌的情况。“因此,当时的工作人员每人只能分到1个抽屉,一把钥匙。”
除了办公条件的困境,30年前的浦东还存在交通不便的难处。王晞说,由于从浦东到浦西需要依靠轮渡,如果有工作人员赶不上,就只能回到办公室,把所有板凳拼在一起,将就睡上一晚,再开始新的工作。
浦东开发陈列馆内,为纪念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落户浦东,浦东新区管委会赠送了一只“金融领头羊”。彭宁铃 摄
浦东的飞跃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1995年,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带头进驻浦东陆家嘴,无疑为其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一剂定心针。
据介绍,在央行大楼竣工营业的仪式上,新区管委会为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赠送了一件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礼物——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羊。
讲解员介绍,管委会诚意满满,为送小羊费了不少功夫。“当时,他们不止去商店买了婴儿穿的小袜子,还用洗发水给小羊洗了两次澡,又用法国的香水喷了两下,在它脖子上挂上红绸,才写上了‘金融领头羊’。”
在讲解员的述说中,当时的场景仿佛又浮现在眼前:在300多位国内外来宾的围观下,90多位西装革履的行长轮番抱起这只“领头羊”,寓意浦东的金融领域开始走上上坡路。
浦东开发陈列馆内。彭宁铃 摄
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浦东已不知不觉走过了30年。
30年来,凭着“日拱一卒”的劲头,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从1990年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到2005年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2013年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至去年,又成为全国第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
回望过去30年,浦东的发展,离不开浦东实事求是的追求,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更离不开扎根此地吃苦耐劳的人民。
30年风雨已过,未来,浦东开发开放必定还要讲述更多故事,书写更多奇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