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留痕”成伤痕,治理就得“抓铁有痕”

“很多工作都要求在微信群里截屏反馈、系统拍照上传,有的还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做成不同的表格,每次走村入户一圈回来,还要花一两个小时干这些‘指尖’上的活儿!有些确实是需要留痕的,但有些日常工作留痕的意义和作用真不大。”几个月前,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名村干部向市纪委监委干部反映情况。针对“微信留痕”“过度留痕”现象,厦门市开展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4月12日《人民日报》)

针对一些单位要求微信工作群24小时“接单”、微信公众号使用与考核排名挂钩、下发通知要求网络投票点赞或在朋友圈转发,要求在微信群里截屏反馈、系统拍照上传工作照片等问题,厦门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设立谁整治”的原则,要求所有单位立行立改,禁止“过度留痕”,禁止强迫“微信留痕”。

厦门市对“过度留痕”“微信留痕”简单粗暴工作模式整治力度空前。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厦门市纪委监委对工作群过多过滥、微信公众号多而不实、网络投票评比失真变味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直指各级各部门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切实让基层干部减少负担、轻装上阵。

随着科技发展,工作载体越来越多,微信群,公众号,新媒体不断涌现。这对于服务百姓和便捷工作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然而,一些地方的单位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把“便捷的载体”变成了“无尽的压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始泛滥。单位职工做了工作,必须要求“拍照留念”发在工作群里,有的还要求必须发带定位信息的,不能低于10张以下;有的要求下基层调研的时候,需要拍摄“和群众在一起的短视频”,让领导“随时检阅”。还有的动不动就与工资挂钩,就与考核挂钩,就与先进评比挂钩。更为严重的是,要求24小时关注工作群的动态,回复领导信息不能超过10分钟。半夜三更也要发布工作信息,让工作群成了“半夜鸡叫”,惊扰了基层干部的“一帘幽梦”。

与此同时,还要求基层干部必须把某些工作发布在朋友圈里,必须发动亲朋好友给单位参评的项目投票点赞,如若不然,就把“没有把单位当家”,“没有大局观念”,“不支持单位工作”的大帽子扣在基层干部的头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成为了一座大山,压得基层干部气喘吁吁,无心工作。比如,有的基层干部下村工作,回到家都“灯火阑珊”了,还有整理一天的图片和视频发布在工作群,有的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第二天还有精力干工作吗!

整治“过度留痕”让基层干部从“指尖上”解脱出来,才能把“心尖上”的为民之事干好。治理“过度留痕”就得“抓铁有痕”,别让“过度的留痕”成为“基层的伤痕”。(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68 字。

转载请注明: “微信留痕”成伤痕,治理就得“抓铁有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