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到济南,1小时到郑州,90分钟到青岛……曾经,这是一代代聊城人的梦想。如今,搭乘高铁的快车,这个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25年前,一条京九铁路为聊城赢得了“天下不敢小聊城”的美誉;如今,随着济郑高铁、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聊城又迎来了难得的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按照聊城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2019年以来,聊城市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先行工程,抢抓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机遇,全力加快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让交通畅起来、经济活起来,让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发展要素流动起来,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硬支撑”。高速成网、高铁贯通、飞机上天,一幅立体交通的生动图景,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
1月22日22时40分,在济郑高铁聊城段茌平特大桥主桥126#~129#墩的施工现场,一座身披“棉衣”的庞然大物正在浇筑“血肉”,经过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中建八局济郑高铁项目一分部顺利完成了聊城段首次连续梁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聊城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多次到济郑高铁聊城段项目建设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对加快推进高铁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此外聊城多次组织召开济郑高速铁路聊城段项目建设推进会议,政府督战、央企冲锋,加强前期谋划,持续抓好落实,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随着济郑高铁的顺利推进,聊城高铁新区建设也进入新阶段。2月23日,聊城高铁新区示范项目奠基仪式举行。就在项目奠基前一日,聊城市委书记孙爱军来到高铁新区建设现场,实地察看高铁智慧新区示范项目和济郑高铁聊城西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进度,详细了解项目投资、规划设计、道路建设等工作情况,要求高水平推进高铁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各项配套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同步推进。
聊城市抢抓济郑高铁途经全市5县区19个镇街的新机遇,充分发挥境内新建茌平南站、聊城西站、莘县站3个高铁站的强大带动作用,构建以聊城为轴点,27分钟到济南、60分钟到郑州、90分钟到青岛的交通新格局。同时,将高铁新区定位为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一头无缝对接中华水上古城,另一头与聊城西部正在谋划的新机场、文化旅游小镇、特色工业小镇等快速连通,打造聊城发展枢纽经济的主战场。此外,雄商高铁各项工作加快推进,2020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项目可研报告,目前各项前期工作已完成,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聊邯长高铁也已正式进入预工可阶段;聊城机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如果说济郑高铁日后的建成开通,将标志着聊城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那么“十四五”时期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则将为聊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红利!
(二)
“走济聊高速,经茌平东枢纽,进入高东高速,从杨屯互通式立交下高速,就能进入高唐县城,半个多小时就能到,比原来快了很多。”今年春节,在聊城城区工作的市民高先生回高唐老家比往年用时缩短了很多,这得益于高东高速的建成通车。
高东高速公路项目是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连”高速公路网中“纵八”德州—东阿—单县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原经济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高东高速公路的顺利通车,对加快推进聊城市“田”字形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分流区域交通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兴,百业兴。有这样两组数据:2020年,聊城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7.9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高速铁路43.7亿元、高速公路20.3亿元、普通国省道11.8亿元、黄河大桥4.5亿元、农村公路和“户户通”硬化路17.6亿元。2021年,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102.4亿元,其中,高速铁路65亿元、高速公路6.9亿元、跨河桥梁7.9亿元、干线公路17.6亿元、农村公路5亿元。
数据的背后彰显着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各级各部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十四五”期间,聊城计划建设5条高速公路,项目总长402.1公里,其中聊城境内171.4公里。5条高速公路分别为德州至高唐高速公路、东阿至郓城高速公路、东阿至阳谷高速公路、济南至东阿高速公路和济南至临清高速公路。“十四五”末,聊城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将达到644公里,高速公路路网将更加完善。今年,聊城市将开工建设市大外环、聊泰铁路黄河公铁桥、国道105东阿黄河大桥,积极推进聊城机场前期工作。
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大修工程73公里,完成东阿至东平黄河公路大桥建设,推进黑龙江路东延、东阿至阳谷高速、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取得新进展……随着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聊城将构建起崭新的立体大交通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吹响了聊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号角。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先行工程也必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赢得新机遇!
(三)
去年11月28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宜居城市与城乡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全国84个城市上榜,聊城市榜上有名。
近年来,聊城市大力实施城市提升工程,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撑城市提质发展,丰富完善城市功能,市民宜居指数不断提高。
在度假区聊阳路西侧、徒骇河西岸,在建工地上“叮当作响”,这是聊城市“一校三馆”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校”即聊城市委党校,建成后,能同时容纳50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三馆”采用馆中馆形式规划建设,实为“六馆”,即图书馆和博物馆、档案馆和国土档案馆、方志馆和党史馆。项目建成后,能满足市民4000多人次/日的读书需求和聊城市30年以内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除此之外,周公河人工湿地公园、九州洼月季公园、二干渠生态公园陆续建成开放。去年,聊城市主城区新增各类公园、街头绿地7处,东昌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验收,同时,持续完善“一湖两河”周边配套设施,提升四新河等城市河流景观,做好望岳湖周边城市设计,打造城水相融的城市形象,为市民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就没有坚实的支撑。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聊城市还将加快能源优化,推动城乡电能改造升级,实施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动计划,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水利提升,推进河湖库水系连通,构建城市生态水网;推进大中型引黄灌区改造建设,抓好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徒骇河、马颊河等河道防洪治理;加强京杭大运河(聊城段)保护利用。加快信息融合,积极推进5G应用和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促进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协同发展。同时,聊城市还将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规划建设高铁新城物流园、聊城机场物流空港,推进临清内陆港扩能升级,提升物流智能化水平,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历史上,一条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聊城因此繁盛400年;25年前,京九铁路贯通,聊城交通要冲地位再现。如今,进入“十四五”,聊城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先行工程,路更多,车更快,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