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律人才如何培养?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在渝举行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需要注意啥?如何为“陆海新通道”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成渝双城科创中心与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如何进行?……

5月15日,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人民法院、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北京、重庆、四川、海南等地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代表参加论坛,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显成果

涉外法律人才如何培养?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在渝举行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海龙介绍,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作为涉外法治研究的新型智库,自2018年9月设立以来,努力共建共商共享“一带一路”建设规则法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规则、标准和机制的“软联通”建设,实现规则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打造畅通无阻的“规则高速路”。其中包括加强与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等国际、区际司法交流。

依托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提供理论支撑,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法院依法审理中国首例“铁路提单”纠纷案并成功宣判,为重庆探索陆上国际贸易规则、创新铁路单证及其配套规则提供了法治实践样本。

同时,该中心还重点发布《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多式联运法律问题研究》《陆海新通道司法服务保障机制研究》等2批24个调研课题。

法学界专家学者共话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话题

涉外法律人才如何培养?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在渝举行

“我们能够从事涉外事务的律师大概是1000人左右。”论坛中,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中方院长刘飞在分享“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与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称, 不是一个国内法的人才和国际法的人才相叠加就成为了涉外法治人才,也不是说你会英语,又会法语就成了涉外法治人才。一个涉外的法治人才,需要有一个培养的体系。

刘飞称,我们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实际上是为内陆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服务。

而重庆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主任刘伟研究员在分享“成渝双城科创中心与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时提出建议:应该在城际合作的基础之上,加大政策协同,建立健全川渝地区的司法行政行业组织保护的协调机制。还有两地法院、版权、海关等等的协调机制,同时重庆也在加大建设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中心,进一步推进数条结合,还有两地的鉴定、评估相互互认,信息共享。强化司法保护协作和品牌协作;公共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化,以及人才的协同和培养等。

涉外法律人才如何培养?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在渝举行

论坛中,专家学者们还就涉外商事管辖改革、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外商投资法律适用,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法治化、推动成渝司法协作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徐勤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57 字。

转载请注明: 涉外法律人才如何培养?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在渝举行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