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接单、半夜扫街,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是他们坚定的承诺

凌晨接单、半夜扫街,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是他们坚定的承诺

“这段时间以来,全市防疫人员顾不上家庭,不分白天黑夜,持续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同事,一直没有休息。”今天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的一席话让不少人哽咽了。

眼下,一支逾3000人的流调队伍,正坚守在上海防疫的最前线。他们或埋首于电话前,或穿梭于街道中,两年来,从未休息过一天,在一次次的“出发”与“到达”中与病毒赛跑。

那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便是他们坚定的承诺,在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较量中,为这座城市筑起一道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关键时刻,每个人都是可以上一线的“兵”

接到流调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紧张、害怕还是慌乱?你还有没有好奇,电话的那头是谁?对方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给你打电话?

3月初,上海市疾控中心根据疫情进展,及时增补流调人员,从各处所抽调175名专业人员开展流调和信息审核报送工作。疫情面前,疾控部门各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开始作战,队员们经培训后快速上岗,加班加点地承担起流调的重任。关键时刻,每个人都成了可以上一线的“兵”。

“任务是‘接单’,流调叫“开盲盒”,如果凌晨1点能“结单”那就是一天最幸福的事。”3月2日,在市疾控中心信息所生命统计科工作的虞慧婷加入了流调队伍,这半个月来,她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身为流调队第10组组长的虞慧婷还有一个别称“锁门人”,原来每天不管她的组员何时完成工作,她都会固定锁门,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凌晨接单、半夜扫街,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是他们坚定的承诺

回忆近段时间的工作,虞慧婷说,加入流调队伍的第一天最“惊险”。那天,还是“流调小白”的她接到一例涉及多个省市的流调“大单”,密接者是一名维修工,每天要走访好几户雇主家,还有外省市出差轨迹,接触人员众多。

“我告诉自己别慌,沉着冷静!”深吸一口气,虞慧婷拨通了对方的电话,顺着对方的口述回忆、通话记录、支付信息等,她成功复盘密接者近日来的行动轨迹。翌日凌晨1点,虞慧婷理出了第一份排摸人员名单发给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凌晨4点,她完成了长达十几页的流调报告。

连日来,高强度的工作让虞慧婷的嗓子变得沙哑,但所有的劳累在听到一句“你们辛苦了”之后烟消云散,“大家都在为守好这座城而努力着,我们一起加油!”

感动常在,流调工作得到越来越多市民支持

对于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而言,什么最难?在嘉定区疾控中心防疫消毒科主管医师龚刚看来,流调中最花时间、最耗精力、最难的环节便是启发流调对象。“想不起来”,是龚刚和同事在流调过程中得到最多的答案。

为了帮助流调对象回忆起那些“消失”的片段,流调队员们常常选择用最“笨”的方法,比如“守株待兔”——把对方出门必经之路的监控从早到晚看一遍。或是“扫街”——根据对方的记忆,将可能经过的店重走一遍,拍照记录、以便辨认。

凌晨接单、半夜扫街,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是他们坚定的承诺

凌晨,刚“扫完街”的龚刚又接到一通电话,排查某位核酸检测异常人员的密接者。流调显示,该流调对象近期在某个商场餐厅打工,每天工作时长约4小时。餐厅,对于许多流调人而言是令人头疼的两个字。

“一般来说,食客都不戴口罩、停留时间长、易与服务人员接触,在餐厅中往往处于一个无防护的状态。”放下电话,龚刚立即带队赶赴现场,调取公共视频画面,随后的几小时里,他们一直紧盯屏幕,一帧帧画面反复琢磨,判定密接者。

凌晨接单、半夜扫街,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是他们坚定的承诺

“几百个画面就在你眼前晃,有时关键镜头一晃而过。我们必须把每一个关键镜头和时间点、地点、人物都串联起来,同时还要判断是否有次密接者出现。”龚刚说,流调人对时间特别敏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和民警一样也是在“破案”,抽丝剥茧,拼凑记忆“画像”。

令龚刚感动是,流调工作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支持。一次去商铺做流调,需要调取某个时间段所有人员名单,涉及500多张消费记录,商家耐心地一张一张截图,没有丝毫抱怨;还有一次在说明来意后,商家直接告诉龚刚,“我把店里的监控账号给你们,你们直接登录查看!”

形成合力,防疫事关每一个你我他

在流调队伍中,还有这样一群“90后”,初出茅庐的他们肩膀上担起了繁重的工作。

“不亲自做一份流调,无法想象,做一份流调报告多‘熬人’。长时间戴耳机,塞得耳朵生疼。一个流调做完,喉咙一准冒烟,比对行程和支付记录也是一件让人眼冒金星的工作”市疾控中心团委书记侯雪波如是说。身为“90后”的她,于3月5日加入流调队伍,一边尽职团委工作,一边从事流调工作到深夜。

凌晨接单、半夜扫街,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是他们坚定的承诺

对于流调人员而言,流调对象到过的每个地方,遇见的每个人都不能遗漏,每一分每一秒做了什么,都不能有空档,行动轨迹必须形成闭环,病毒才没有可趁之机。

基于此,在采访时,不少流调人员也向记者道出心愿:市民尽可能留下14天内有关自己行动轨迹、消费记录、接触人群的佐证。被调查时,能够清楚描述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如此,可以加快流调速度,与病毒抢时间。

“抗疫的力量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防疫是每个人的事,需要身处上海的每一个你我他与病毒赛跑。”龚刚说,非必要聚集,外出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尤其是进入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一定要规范标准地戴好口罩。他也希望,接到流调电话的市民非必要不要占用流调线路,频繁来电请流调人员解释防疫政策、商量防控措施。“流调线路十分珍贵,希望把它留给我们流调队员,不要让它变成‘热线’。”龚刚说。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169 字。

转载请注明: 凌晨接单、半夜扫街,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一盏盏彻夜未灭的灯是他们坚定的承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