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社
城市更新,文明先行
半月谈记者 尤立
60年风雨岁月,张家港从积贫积弱的沙洲县,发展到如今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三位,不仅答好了经济答卷,精神文明成绩也突出。如今,张家港将政府引领力与市民源动力相结合,朝着“打造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
文明融入血脉,成为一种本能
迈入新时代,张家港市的精神文明工作方式在变化。“现在更多强调的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常态长效,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社会参与与群众参与。”张家港市文明办副主任王海燕说。
“我的志愿服务积分在张家港市所有志愿者中排名第六。”提到自己的志愿服务成绩,市民巡查团志愿者任文英语气中充满自豪。作为一名市民巡察团志愿者,任文英日常任务是在自己负责的50个网格中巡逻,看见不文明的现象进行劝阻,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通过文明随手拍的方式将照片上传至文明办。
如何让精神文明工作更加走心,让群众沉浸式参与其中?张家港市选择从志愿服务工作着手。张家港市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开发志愿服务数字管理系统、率先成立首个志愿者学院、率先制定首套志愿者协会团体标准,累计发布实施志愿服务伙伴项目800多个。
张家港志愿服务团队
截至目前,张家港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6.8万,志愿服务团队1363支、累计服务时长784.3万小时。下至初高中生,上至退休老人,志愿者的身影穿梭在张家港的大街小巷,刻在骨子里的文明基因让志愿者队伍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加速发展壮大。
以书香气浇灌精神文明之花
近年来,张家港市不断推广全民阅读,精准对接城乡群众需求,丰富“书香城市”建设内涵,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港城实际的“书香城市”建设新路子。
2020年7月,百家桥村建设了“百味书屋”24小时图书馆驿站,成为村民开展阅读,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文化场所。“通过阅读等活动,村民的不良习惯改变了很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提升村民思想文明上下功夫。”百家桥村党委书记徐平说。
目前,全市共建设28个区镇、办事处图书馆、142个村农家书屋、120家社区图书馆、53家24小时图书馆驿站,打通了服务群众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坐落在沙洲湖畔的益空间·源书房,被郁郁葱葱的绿植所环抱,是张家港打造的首个“捐赠图书馆”,现有市民捐赠图书5700多册。
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忠影表示,通过制度引领,社会带动,全民参与,极大满足了从社区居民到乡村村民阅读阵地的需要,使阅读成为张家港市“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文明实践的新阵地。
文明隐藏在城市更新中
聚焦市民的急难愁盼,张家港市以“绣花工夫”推进城市“微更新”。
漫步在张家港城区,错落有致的“口袋公园”,让市民实现推门见绿,开窗见景,出门进园。南丰镇居民蒋红英感慨:“现在,有了口袋公园,小孙子能够在里面游玩,自己也能常和老姐妹们见面联络感情。”
进入改造后的万红新区集贸市场,入口通道左侧墙上挂着一块显示屏,经营商户信息、品种、进货来源、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清晰可见。市场大厅内,地面干净整洁,肉类、蔬菜、水产等按区排布,摊位整齐划一。摊主况开敏见证了集贸市场的变化。他向半月谈记者介绍,现在摊位变大了,材料可以分开放,卫生一天要查两次,市民买得放心。
拥抱美好生活,新市民也不能丢下。“虹筑之家·工友驿站”成为张家港4.5万名外来建筑工人的温馨家园。2012年以来,6次“搬家”,6次升级。如今,在这个“网红”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里,图书室、棋牌室等功能一应俱全,还有义务理发、健康体检等贴心服务。
街角方寸之地,尽显文明之美。一个个“文明空间”,串起了张家港的闪亮地标,标注出城市的价值坐标。
(刊于《半月谈》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