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海深处眺望新年
图③:空军“红色前哨雷达站”官兵坚守战位。侯 俊摄
临近新年,记者给雷达站官兵打去问候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空军“红色前哨雷达站”站长杜勇峰熟悉的声音。
2022年夏天,记者上岛采访,与他们朝夕相处半个月。时隔半年,再次听到杜勇峰浑厚标准的男低音,记者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组画面——
黄海深处,云雾缭绕。指挥员果断下达“增开雷达,转进一等”的命令。几乎同时,尖锐的警报铃声响起,打破了营区的宁静。一群雷达兵以最快速度奔赴战位……
“站长,辛苦了一年,马上迎来2023年,您有什么新年愿望?”
“带着战友们继续完成好空防保障任务,守好祖国的东大门!”杜勇峰不假思索地说。
“红色前哨雷达站” 驻扎在我国黄海海域深处。从陆地码头乘船上岛要半天时间。由于年均200余天大风大雾天气,上下岛十分不便。
上岛采访前,记者就听说那里自然条件十分艰苦。没想到,原本预设的“牺牲、奉献”等采访报道方向,随着记者与官兵们的深入接触悄然转变。
那天,记者沿着潮湿阴冷的地下通道,走进密闭的雷达方舱,值班上士周永平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方寸屏幕。
当时,周永平迷彩上衣的兜里鼓鼓囊囊的,里面装着10来颗小米椒。那是为了缓解夜间值班的疲惫和困倦而准备的。因为多次迅速准确处置重要空情,周永平荣立三等功。
“别看我们这个雷达方舱不大,但脚踏进这个方舱,你头顶着的可是祖国的空天。”周永平说得没错,空军雷达兵以方寸屏幕为战场,用电波构筑起一道道无形的空中防线。
“永平,你有什么新年愿望?是不是希望新的一年,眼镜度数不要再增加了?”电话里,记者半开玩笑地说。
“这也算一个吧。”周永平被我逗笑了,“不过,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顺利留队,我还想和新装备继续并肩战斗!”
最后一个电话,记者打给了1999年出生的排长刘天傲。
“我是2022年1月29日上岛的,一转眼就快一年了。”刘天傲是名副其实的“雷达二代”,从他的名字中也或多或少能感受到他父母的期许。2017年,刘天傲以超出当地高考一本线8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空军预警学院。父亲送他走进校门的那一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了一句话:“今天,我把儿子交给祖国。”
“天傲,很久没回家了吧?”
“我们旅也是我父亲的老部队。父亲从这里走出去,我又走向这里。现在,这里也是我的家。”
“新的一年,有啥打算?”
“我想告诉爸爸,我通过了值班资格考试,走上了指挥员的值班岗位。新的一年,我要在这个来之不易的岗位上发挥好作用。爸爸,我要努力成为更好的你!”
电话这头,记者为有这样的战友而骄傲——一支军队由一个个军人组成。军人是什么样子,军队就是什么样子。(■ 王琢舒)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