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20年来,这支队伍安全飞行超70774小时,执行救助任务5349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5462人,它就是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没有条件拥有属于自己的海上飞行救助队伍。2001年3月5日,上海救捞局直升机队(现更名为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成立,拉开了我国海上飞行救助事业的序幕。
目前,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已拥有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4支专业救助飞行队,共有在职人数536人,航空器24架,值班待命点8个,飞行起降点50个,救助范围覆盖我国沿海重要海域,初步形成了覆盖我国沿海的空中救助飞行体系,成为我国“三位一体”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一直以来,这支队伍不断寻求突破,救助飞行的覆盖范围由原来的80海里提高到现在的110海里,近海具备成熟的昼间海上救助能力,接警准备时间不大于30分钟。
除了日常海上救助值班待命,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还参与了诸多国家重大救灾任务。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紧急派遣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4架专业救助直升机奔赴灾区,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执行任务30次,解救被困人员225人,运送13.8吨食品和饮用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同时,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还逐步搭建起了我国沿海陆岛救援网,为海岛岛民搭建起一座可靠的空中生命桥。以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为例,自2007年起,坚持完善黄渤海地区空中救援网,最大限度地发挥陆岛空中救援网的效能,共执行救助任务589次,成功救助遇险岛民601人,解决了海岛群众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困难。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这支飞行队的救捞精神。在救援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搜救人才,比如,成功救助455名遇险人员的“80后”搜救机长马宏儒,我国自行培养的唯二的两名女搜救机长——宋寅、万秋雯,台风中倒飞成功救助16名外籍船员的搜救机长黄智斌,在抗震救灾中勇担重任的英雄机长李嘉。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冲得上去,救得下来”,也被海上遇险群众亲切的称为“救助雄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