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适应当前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形势,提升运行水平,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正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运营单位需采取必要措施控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的异味,防止恶臭物质的扩散。(11月28日《北京晚报》)
北京市修订的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办法规定:所有生活垃圾转运站、卫生填埋场、生化处理厂、厨余处理厂、焚烧厂、粪便消纳站等必须实现清洁化处理,要严格控制“周边意味”,并接受城市管理和附近百姓监督。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的管理,包括技术标准、日常管理、污染排放、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等。也就是说,今后北京市垃圾处理必须告别“周边异味”。
对于垃圾处理,我们都有一种印象,那就是垃圾处理场所都是邋邋遢遢的,都是异味飘散的。而且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市井百姓都已经习以为常,总是认为:这是处理垃圾的地方,处理垃圾的地方出现邋邋遢遢现象,出现飘散异味现象很正常,垃圾还能有“好味道”?
这种观念已经滞后了。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垃圾处理场所早就该告别“邋邋遢遢的老样子”。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自己的一次上海之旅。我一位亲戚住在上海市的闸北区。他居住的小区隔壁就是一家垃圾处理场所。可是,虽然与垃圾处理场所是一墙之隔,却没有任何异味。从外观设计来看,如果不是居住在附近的人,是丝毫不知道这就是垃圾处理场所的。从环境上来说,也没有一点“垃圾异味飘散”。这就得益于垃圾处理现代化、科技化的进步。
所有的城市都会产生垃圾,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所有的城市都会建设垃圾处理场所,有垃圾的地方就必须有垃圾处理场地。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尽管市民都理解垃圾处理的城市管理需求,但是也都十分抵制“垃圾处理场所建设在自己家的附近”。不少城市在规划垃圾处理场地的时候,就会遭遇市民的反对,不让垃圾处理场所建在自己小区附近,建设在自己生活的区域。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周边异味”的问题。
应该说,老百姓这种“拒绝垃圾处理场地在生活区附近”的诉求也是合理的,因为谁也不愿意生活在“垃圾异味”的周围。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北京市提出的“控制周边异味”就是不错的办法。我们需要借助现代科技,实现真正的垃圾处理的科学化、清洁化,让垃圾处理不再是“邋邋遢遢的老样子”,不是垃圾处理场地就必须是“臭气熏天”的,就必须是“异味飘散”的。
以往的时候科技落后异味飘散是在所难免,而如今是科技进步时代,我们就该向“邋邋遢遢的老样子”说再见。(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