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解读行政处罚“首违不罚”:需满足三个条件

从4月1日开始推行的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备受外界关注,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在发布《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的基础上,同时发布公告对“首违不罚”作出了详细解读。

据了解,“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列举了适用“首违不罚”的10个事项,包括:纳税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纳税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纳税人使用税控装置开具发票,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的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开具发票的数据且没有违法所得;纳税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取得发票,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且没有违法所得;纳税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缴销发票且没有违法所得;扣缴义务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扣缴义务人未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的期限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资料;扣缴义务人未按照《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具税收票证;境内机构或个人向非居民发包工程作业或劳务项目,未按照《非居民承包工程作业和提供劳务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有关事项兼顾了资料报送、纳税申报和票证管理等多类型轻微税收违法行为。

根据清单要求,税务机关对发生清单所列事项,且符合公告规定条件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适用“首违不罚”。对适用“首违不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机关应当以适当方式加强税法宣传和辅导。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首违不罚”出台的背景是税务部门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有效运用说服教育、约谈提醒等非强制性的方式,既体现法律的刚性,又体现柔性执法的温度。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8号发布)第十一条也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给予行政处罚,当事人首次违反且情节轻微,并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的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本月开始实施的“首违不罚”,正是根据上述规定,结合各地、各级税务机关探索推行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的实践制发的。税务机关将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对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危害后果轻微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给予及时纠正税收违法行为的机会。上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如果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再次发生清单中所列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将严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给予相应的税务行政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适用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一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二是危害后果轻微,三是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钦

编辑/樊宏伟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88 字。

转载请注明: 国家税务总局解读行政处罚“首违不罚”:需满足三个条件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