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复兴厅将2021年度用于福岛核事故的公关经费大幅提升至2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8元人民币)一事引发国际舆论关注。其实,此事并不算“新闻”。去年12月,复兴厅就公布了相关预算计划,只是到现在,外界才意识到这一预算案背后的“深意”——原来,日本政府早就为其宣布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决定引发的强烈反响做好了准备工作。事实上,自核事故发生以来,日方就一直致力于消除负面舆情,从斥巨资雇其国内第一大广告公司做宣传,到邀请各路媒体进行采访,还将这一系列的公关行为粉饰成“风评被害”工作。然而,如此挖空心思,有用吗?一个多月以来,多国政府、专家、媒体等接连发声,强调核污染水排海会造成严重危害,日本各地民众也持续表达对政府的震惊和不满。
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仓
从“放风”到宣布决定,公关措施“环环相扣”
日本复兴厅2021年度用于福岛核事故的公关经费20亿日元是2020年的4倍。按照该部门《令和3年度预算概算决定概要》的说法,在福岛核事故受国内外关注的背景下,这笔款项用于加强传播“有效信息”,消除依然根深蒂固的“风评被害”(指因谣言使得相关焦点人物或团体受到名誉、经济等损失),并应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日本产品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
20亿日元经费是否会被用于“平息”福岛核污水排海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复兴厅“风评”预算项目负责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否定了这种说法。她解释说,消除“风评被害”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外介绍福岛的现状,比如生活环境、辐射情况等。这名负责人称,核污染水的处理是福岛现状的一部分,会在对外宣传时有所涉及,但这笔预算和应对核污染水排海决定负面舆情“没有直接关系”。
然而,从日本政府最近数月的一系列举措中不难发现,排海决定和公关计划可以说“早有预谋”,甚至是“环环相扣”。按照“惯例”,日本政府在正式作出某项重大决定前会向媒体“放风”,试探各界反应。去年10月,日媒就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进行报道,使用“拟”“朝着排海的处理方向调整”等暧昧的表达方式。或许是因为当时就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响,日本政府有所顾忌,没有很快做正式表态。
前文已经提到,复兴厅去年12月公布的预算计划中就将公关费用大幅提升至20亿日元。在日本政府宣布排海决定的今年4月13日当天,复兴厅发布提前设计好的“吉祥物”、海报和视频。众所周知,将放射性元素氚拟化成无害的“吉祥物”形象并没有达到复兴厅预期的正面效果,而是引起了极大的反感。短短一天之内,复兴厅撤下“吉祥物”,相关负责人鞠躬道歉。复兴厅表示,会根据民众反馈的意见修改宣传海报和视频。不过,“修改版”至今未发布。
4月22日,日本复兴厅与各个省厅召开高级别会议,表示要彻底执行“风评”对策,并更新了其在官网上发布的《消除风评方案》。这份文件显示,公关费用于“面向国外”和“面向国内”两大部分。前者包括邀请外国媒体访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图片等,同时要将宣传材料制作成日、英、中、韩、法、西、阿等多语言版本;“面向国内”则是利用全媒体多平台传播关于福岛复兴的现状,以及介绍核辐射的基本知识。
这份方案还提到,在疫情期间,必须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和手机推送功能,并且要跟“网红”合作,积极在YouTube和社交网络传播,“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让民众理解排海决定。
第一大广告公司“订单”不断,共获酬劳上百亿日元
公开资料显示,“风评被害”对策专案组由经济产业省、外务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环境省、国土交通省、防卫省、内阁府、复兴厅等主要省厅共同组成。也就是说,日本正以“全政府之力”应对核污染水排海决定的负面舆情。
《环球时报》记者前段时间也亲身体会到了日本政府对公关的“重视”。一名中国插画师4月底以日本浮世绘作品为原型创作《神奈氚冲浪里》一图,以示抗议,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引发广泛关注。但有日本外务省官员私下跟记者说,不应该报道这种“无聊”的事,“这对日中关系百害无一利”。
为核污染水排海决定做公关只是日本政府数年来消除福岛核事故负面舆论工作的一部分。据《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外务省曾联合欧洲电视台,共同制作讲述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采取应对措施的特辑节目。外务省称,希望外界知道日本在认真处理核事故。此类宣传片曾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公司播放。
日本还面向全社会征集消除核事故负面舆情的宣传“创意”。复兴厅该项目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招标”范围限定在日本国内,好“项目”可以提交计划书,视频、广播等形式均可,一旦采用最高可获得6000万日元的资金支持,他们今后还打算在国外“招标”。另外,日本观光厅也在面向地方团体和民间企业“招标”,“中标”后最高可获得1500万日元。
另外,日本政府也在“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据日本《每日新闻》等媒体披露,该国第一大广告公司电通凭借其强大的“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获得复兴厅的“订单”,3年进账10亿日元。环境省也为宣传消除放射性污染的成果聘请电通,为其支付超过120亿日元的酬劳。根据估算,受日本政府和福岛县地方政府“委托”,电通通过视频、漫画、开设专题网页等方式向外界灌输福岛安全可靠的印象,因此获得的酬劳高达240亿日元。
日本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将电通形容为日本政府的“帮凶”。他说,政府官员在保护民众生命健康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却一再不顾实际情况,喊着“已经除污了”“快回家来吧”,这种做法“就像恶魔一样”。
日媒鲜少使用“氚水”表述
日本一直挂在嘴边的“风评被害”,强调的是“因谣言而受到伤害”,但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学者田中骏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核污染水排海带来的危害是“实际损害”,中韩等国的担忧绝非“毫无缘由”,日本政府试图用“风评被害”的说法隐瞒实情,让原本存在的问题“矮小化”。此前,田中以“抗议污染水的排海决定”为题发表文章,他对记者说,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收到很多读者的反馈,大多数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田中骏介表示,对于外界的种种疑问,日本政府都没有认真回应。在福岛核事故问题上,日本政府没有追责到个人,此次排海决定也是如此,没有可以为此负责的人,“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问题,谁都不用负责”。而且令他不解的是,大部分日本媒体都不使用“氚水”这一表述。田中举例道,《产经新闻》和《读卖新闻》(立场偏右)用的是“处理水”,《朝日新闻》写的是“处理过的污染水”,只有《东京新闻》(立场偏左)在描述为“净化处理后的污染水”时,写明“含有放射性物质氚”。
“原本应当承担告知事实责任的媒体,不但没有正确传播关于福岛核事故的信息,反而使民众加深误解。”来自福岛的日本自由记者林智裕批评说,“污染水”和“处理水”两种说法给人带来的“风险观感”是截然不同的,“处理水”相当于把污染水“无害化”了。大阪市长松井一郎曾公开呼吁媒体,不要使用“污染水”的表述,“那是‘处理水’”。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刘江永对《环球时报》表示,日本一向擅长搞所谓的“公共外交”,历史上也曾多次耍类似手段。比如,清政府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在中日两国还未宣战的情况下被日军击沉,这是甲午战争全线开战的直接导火索。时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出资游说英国媒体,栽赃清政府率先开火挑起事端,颠倒黑白,误导国际舆论。
在刘江永看来,日本政府并不缺钱,就是没用在“刀刃上”,贪图排放核污染水入海成本最低、容易操作的同时,为掩盖真相浪费日本纳税人的钱。田中骏介也表示,“钱应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隐瞒实情”。
日本民众并没有被政府制造和引导的舆论左右。《环球时报》记者在日本社交媒体上看到,质疑声浪持续发酵。日本共同社客座评论员冈田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市民、渔业团体、环保组织等纷纷对排海决定表示抗议,反对声音占据主流。他认为,中韩等国反对排海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社会已经明白了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构筑的“安全神话”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因为无法认定事故责任方、无法追责,所以对日本失去信任。他提醒日本政府,“现在不是投机取巧的时候,如果国际社会反对声音继续加强,这可能在日本社会引起更大反弹”。
“日本光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的做法过于狭隘。”刘江永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尤其在科学问题上,日方不能为了方便行事,就置本国国民和其他国家的利益于不顾。
(原标题:玩文字游戏雇广告公司……日本“洗白”核污染水背后)
来源:环球时报 记者:邢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