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记者凡帅帅 董亚雷)当前,伊拉克政治僵局难解,迟迟未能建立新政府,街头抗议不断,社会秩序面临崩坏风险。伊拉克政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指出,伊拉克之殇肇始于美国2003年入侵伊拉克。美国为一己私利对他国动武、不顾当地实际强制改造,所作所为制造了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并给当地社会埋下无穷动荡的祸源。
“动荡分裂”元凶
“美国人所到之处,尤其是参与当地冲突时,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对当地的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破坏。”伊拉克安巴尔大学政治分析人士沙赫尔·奥贝迪指出,美国在入侵伊拉克及其他国家后,往往强制推行符合美国价值观但不符合当地实情的改造,造成当地原有秩序崩坏、社会分裂严重、经济发展停滞,遗祸无穷。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纳杜姆·阿卜杜拉表示,美国宣称在伊拉克“传播自由和民主”,在摧毁伊拉克原有的经济、政治体系后,为伊拉克设计了一套所谓的“民主制度”。但这一制度建立在宗派分立基础上,诱发各派势力长期激斗、难达共识,也造成当前伊拉克各方势力很难就组阁达成一致、政治僵局久拖不决的局面。
2003年6月18日,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美英联军临时总部门前持枪面对数百名示威的伊拉克人。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美国是一个流氓国家,总是试图制造危机,以煽动他国民众冲突,从而方便其满足私利。”伊拉克巴格达大学教授阿迪勒·古赖里满是愤慨地指出,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后,趁着当地局势混乱,着手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供应,大肆掠夺当地财富。
美国在其他国家制造动乱的手段,除了动武和强制改造,还包括滥加单边制裁。
“美国20世纪末曾对伊拉克实施一些禁运措施。如今,它又将制裁大棒挥向伊朗。”古赖里指出,近年来美国不顾新冠疫情对伊朗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执意对伊朗施加甚至升级制裁,阻挠伊朗进口疫苗和医疗用品等防疫物资。古赖里认为,美国对伊朗施加此类制裁是为了利用疫情制造混乱,以图推翻伊朗现政权,此举以伊朗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表明美国对人道主义和人权原则毫不在意。
“平民惨案”罪魁
“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国制造的天大谎言。美国试图利用一些借口来干涉他国内政,伤害他国民众……美军和美国安保公司人员在伊拉克屠杀平民。”古赖里说,美军在伊拉克无差别攻击平民,严重侵犯了伊拉克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
谈及2005年美军一辆装甲车在伊拉克拉马迪郊区城镇射击平民、造成8名儿童在内的15人丧生惨案时,古赖里说:“许多平民仅仅因为经过美军基地前或出现在美军车队前,就被冷血地杀害……这显然是在犯罪。”
奥贝迪强调,美国总是打着“民主”或“人权”的旗号发动对外战争,但美国在海外制造的平民伤亡让这些宣传显得虚伪至极。他说:“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进攻他国这一事实本身就有力地证明了一点:美国只用拳头说话,不讲民主。”
饱受美军摧残的远不止伊拉克人民。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指出:“迄今,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的对外侵略,已造成数以千万计平民流离失所。”美国布朗大学沃森研究所“战争代价”项目数据显示,“后‘9·11’时代”美国所发动战争造成的军民死亡总数高达92.9万人,至少3800万民众流离失所,而且这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实际数量可能介于4900万至6000万之间。
“美国执行以傲慢为基础的政策。这些政策暴露了资本主义的野蛮。”马哈茂德说,美国军工复合体为了发战争财而大肆向政客献金、持续向美政府施压,这是美国热衷于对外侵略的一大原因。
“酷刑虐待”黑手
“美国总是打着保护人权的旗号,但它的所作所为与之大相径庭。从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到关塔那摩监狱曝出的丑闻,这些都表明他们毫不尊重人权。”古赖里指出,美国在他国滥用监禁和酷刑,肆意侵犯平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人格尊严。
“战争代价”项目数据显示,“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幌子在海外设立“黑监狱”,涉及至少54个国家和地区,拘禁包括女性、未成年人等在内的数十万人。早在2003年,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就大肆虐待在押人员,其中很多人被无辜关押,甚至造成大量死亡,严重违反了相关国际人权公约。美国还创建关塔那摩监狱专门用以关押来自中东等地的“恐怖分子”,总共拘押了约780人,其中很多人未经审判被任意关押。而类似恶行也发生在美国在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监狱。
2004年5月10日,在位于伊拉克巴格达的阿布格里卜监狱,美军士兵向来访者介绍拘押重要俘虏的牢房。新华社发
“但事实是,美军士兵往往不会因为自身在他国所犯的任何罪行而受到起诉,因此他们都可以为所欲为。”奥贝迪指出,上述罪行和丑闻,往往由于美国政府的有意袒护和掩盖,而使得相关责任人仅受轻判甚至逃脱罪责。
针对频繁曝出的美军在中东地区对穆斯林滥用酷刑、侵犯宗教信仰自由的丑闻,伊拉克作家努里·穆萨维表示,美国的种族主义者对其他宗教充满鄙夷和傲慢,热衷于制造文明冲突。(剪辑:陈莹;编辑:李良勇、程大雨、鲁豫、谢琳、何梦舒、赵嫣)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