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礼拜外出购物一次,我的孩子一年之内就出过两次门。”生活在印度孟买的家庭主妇妮莎(Nisha)向第一财经记者讲述她这一年来的生活。
孟买有2000万人口,是印度的经济中心和全印第一大港口,印度电影工业基地宝莱坞也在该地。它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邦内汇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经济产值占到印度全国的大约16%。当前该邦是印度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从4月5日起已实行宵禁等防疫措施。
去年9月,印度第一波疫情达到高峰,每天有将近9万人确诊新冠肺炎,之后有所好转,但到了今年3月中旬以后,确诊人数几乎直线上升,自4月14日以来,每天的确诊人数都超过了20万,且确诊人数和死亡病例数都在不断打破纪录。
22日,根据印度卫生部的统计,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31万例,不仅破了印度的纪录,还打破了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纪录。
“大楼每15分就能确诊一例”
妮莎家在印度属于中产家庭,住在管理严格的高层公寓内,丈夫在国外工作,平时她和儿子女儿三人生活在一起。
疫情前他们的生活其乐融融,平日里儿女在私立英语学校上学,每天有校车接送,到了周末,他们一家会一起外出逛街娱乐。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将这一切都改变了。
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相比去年的第一波疫情,今年的第二波疫情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更大的影响。根据印度媒体的报道,在第一波疫情中,确诊的大多是低收入人群,而在这一波疫情中,已经不分低收入还是高收入了。
妮莎所居住的大楼物业,会实时将楼内居民确诊的情况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每位住户。她说,在第一波疫情中,楼内的居民被感染的很少,而在这一波疫情中,她的邮箱里已经堆满了楼内居民的确诊通知。“平均下来每15分钟就有1人确认。”她说。
第一财经记者唯恐理解错误,再三向她确认。她说:“是的,就是单单我们大楼,不是我们小区,更不是我们社区,整个社区确诊的具体人数已经很难统计了。” 她说,她所居住的大楼有三个单元,大约240户人家。
大楼内的居民因此感到十分惊恐,为此大楼物业规定了非常严格的防疫措施。妮莎向第一财经记者展示了这份规定,任何访客、家政人员、快递员等均不得进入大楼,司机只得在大楼外接人。物业每天安排两次往各家送外卖和快递。在室外的公共区域内每天限时开放供锻炼,且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6英尺(约1.8米)距离。
不允许家政人员进入,对这栋大楼的居民来说,可以说是十分严苛的规定,因为楼内很多家庭需要家政人员来做饭和打理日常生活,离开了他们,很多家庭几乎无法正常生活,这一规定让楼内部分居民无法理解。“由于居民的抗议,物业已经被迫在21日宣布允许家政人员进入大楼。”妮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小孩一年出门两次”
在疫情失控的情况下,妮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感到深深的无助,现在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保护好自己和两个孩子。
她说,现在平均每周只出一次门,去采购一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而采购的时候也很有讲究,她选择在正午出门,这是孟买一天中最热的时刻,温度达到40摄氏度以上。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出门,是因为在高温下,很多人选择回家休息,所以马路上人最少,更易保持社交距离。而外出买菜,她也不敢再到往日的菜市场挑挑选选,而是选择家门口有蔬菜卖的杂货店,一次性买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采购。
回到家后她会立即用洗手液洗手,然后径直淋浴,确保不会把病菌带回家。妮莎自己如此小心,对孩子们就更加严苛。她说:“没有紧急情况,我是不会让他们出门的。”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从去年3月底封锁以来,已经一年多了,孩子们就出过两次门,都是为了看牙医”。
她说,现在学校的课程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女儿在上课前还会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和鞋子,好让自己保持像原来一样的心情。而他们的锻炼,就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外一个房间。妮莎说:“这太压抑和令人沮丧了,但是为了安全别无他法。”
一家医院氧气供应中断
时至如今,她说,并没有得到过印度政府的帮助。虽然妮莎符合条件可以接种疫苗,但没有任何人通知过她,不知道如何才能打到疫苗。
她说,相较而言,自己还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一直待在家中,而那些为了生计不得不出门的人,或许很难躲过病毒。
妮莎一边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采访,一边看着电视。临近采访结束时,她说,电视里刚刚放了新闻,她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纳西克市,一家医院氧气供应中断,造成至少22名患者死亡。
她说,有做医生的朋友向她哭诉,他们现在每天几乎24小时工作,也无法拯救所有的病人,同时很多医用物资也极度紧缺,病人感到被抛弃,而医生朋友也深感无助。
面对失控的疫情,马哈拉施特拉邦21日进一步严格封锁措施,如办公室仅允许15%的占用率,私人和公共交通仅限紧急和公务使用等。不过,在妮莎看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一波疫情,这些措施可能已经晚了。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 钱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