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封城抗疫一周年,欧洲反思“错!错!错!”
本报驻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特派特约记者 陈晓航 孙微 青木 姚蒙
今天是英国的“全国反思日”,除纪念和反思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封城”一周年外,还会悼念因疫情去世的10多万同胞。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都是去年1月下旬出现确诊病例的,但姗姗来迟的大规模“封城令”直到3月中下旬才陆续实施。错过防疫的黄金时机,让欧洲国家损失惨重。连日来,英国首相已懊悔“推迟发布居家令是一个错误”,法国政府也被媒体批太过轻敌。尽管西班牙中央和地方政府一年来颁布了3000多项与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同样被指责“一错再错”。“抗疫模范生”德国近来也颇为不顺,除疫苗接种进展缓慢被人诟病外,进入大选年的关键时期,执政党却在购买口罩过程中频频爆出丑闻,多名贪腐议员被曝光。更雪上加霜的是,欧洲多国眼下正进入疫情的第三波高发期。严峻的形势,让欧洲国家在深刻的反思同时,不得不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举措。
英国“全国反思日”默哀一分钟
3月23日是英国的“全国反思日”。在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5000例的2020年3月23日,英国政府才宣布将采取出动警察等措施,要求民众留在家中。《每日电讯报》近日援引英国首相约翰逊一个“亲密盟友”的话说,3月14日,也就是决定“封城令”下达前9天,有证据表明部长和科学顾问们对英国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产生误判,因此,首相承认,“推迟发布居家令是一个错误”。为纪念封城抗疫一周年和悼念因患新冠肺炎死亡的12.6万多人,“全国反思日”这一天,英国民众将在中午12时默哀1分钟,默哀完毕后鸣钟。当晚,英国各地的地标性建筑也会被打上灯光。
事实上,过去一年,英国政府发布抗疫指令存在拖延、解封太早、政策前后矛盾、含混不清等问题,人们无视规定屡屡触碰禁令红线的行为也在不断上演,甚至每次“封城令”实施前都有人上街狂欢。英国《每日镜报》等媒体近日刊文回顾了英国过去一年如何一步步“从自满走向混乱”,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误“战机”。《每日电讯报》称,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415万,死亡人数位列全球第五高,属于过去一年应对疫情“最糟糕的25个国家之一”。英国广播公司称,有人指责政府在封锁决定上的优柔寡断、检测与追踪的拖延;有人认为英国社会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公共卫生状况不佳、肥胖率过高;还有人直言不讳地说,英伦岛国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是因为直到去年6月上旬英国才对入境者实施隔离,夏天疫情好转后又急着建“旅游走廊”,放松了对某些国家游客的限制。在英国调查记者卡尔弗特和阿布特诺特撰写的新书《国家失败》中,有数百位英国科学家、内阁成员、医护人员以及新冠肺炎死亡者的家属都表示,“约翰逊让我们失望了”。
同样感到失望的还有法国。法国确诊病例已超过391万例。3月初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不信任政府抗疫措施的法国受访者为56%,多于信任者(44%)。去年3月17日,法国为防疫宣布“禁足令”。一年过去了,法兰西电视五台等媒体纷纷从各个角度报道“新冠疫情:世界危机之起源”。法媒认为,政府最初对病毒传播的危险性过于轻视,反应迟缓,且犹豫不决。在邻国意大利疫情暴发、欧盟召开卫生部长会议后,法国卫生部门多次发声只是以安抚民心为主,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巴黎皮提耶-萨勒佩特里医院传染科主任科姆在节目中回顾说,他当时多次呼吁当局并直接对视察医院的马克龙总统发出警告,但却没有看到及时和强硬的防疫措施。
西班牙目前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21万例,死亡人数超过7.2万,2020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下滑11%。西班牙媒体近日总结说,从去年3月14日西班牙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全国范围实施“封城令”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一年来共颁布3000多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国家报》的社评却以“必须吸取大流行一周年的教训”为题,开门见山地说:“除抚平伤痛外,必须分析策略错误和结构性缺失。”文章认为,西班牙公共卫生体系因疫情暴露出自身脆弱性,迫切需要加强中央政府领导,完善数据管理,整合决策机制。此外,疫情再次凸显西班牙特有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失调、生产力低下、小企业过剩、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存疑等,这一切都必须要改革。西公共卫生与卫生行政管理协会发言人埃尔南德斯表示,面对健康危机,国家公共卫生系统的改进不应演变为不同党派之间无谓的争论。他认为,疫情期间,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负面的,最重要的是,“公共卫生系统工作者和所有投入防疫工作的人,体现出服务大众的宝贵精神,值得称颂”。
“抗疫模范生”难以保持
德国去年被赞誉为欧洲“抗疫模范生”,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报道说,“英国一错再错,德国处处正确”。但德国人现在对自己却越来越不满意。去年3月22日,德国政府宣布,为遏制疫情蔓延,至少在未来两周内禁止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聚集活动,违者将被罚款,但暂不实施全国范围内的“禁足”。如今,一些德国媒体和民众对政府一年前的举措表示不满。在勃兰登堡州,有小城市的官员在市政厅前升起象征投降的白旗,以此表示对州和联邦政府防疫举措不力的愤怒。由于德国疫苗接种率仅为8.5%,远低于以色列(59.6%)、英国(38.7%)和美国(23.1%),德国《图片报》自嘲“柏林接种疫苗的速度像蜗牛爬”,“一月内每百名公民中只有两人接种疫苗,只是以色列一天的量”。
德国柏林社会学者马塞尔·哈森3月2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在应对第一波疫情时表现不错,但从应对第二波疫情开始却显得力不从心。他认为,德国不能很好遏制疫情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大灾面前,政府魄力不够,总是“慢一拍”。由于德国的防疫措施是州一级负责制,默克尔政府若推出严厉措施必须要与16个州政府协商决定,而州政府因为考虑到经济,以及执政党的民调,往往会顾及民众反应。而且,德国许多民众也反对严格的防疫措施,认为这是不民主的。德国法官协会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司法部门一年来收到民众有关对抗疫措施不满的诉讼超过1万件。二是老年人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三是移民大家庭往往是疫情的高发点,但政府对这部分人群投入较少。
从去年3月19日至今,葡萄牙已实施过13次国家紧急状态。目前,葡累计确诊病例超过81万例。不为人关注的是,在去年第一轮疫情冲击中,葡萄牙因“抗疫举措得力”曾被看成是欧洲抗疫的“优等生”——无论是确诊人数和死亡病例均远低于西班牙、法国等邻国。葡政府分管卫生事务的国务秘书萨莱斯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曾说,疫情期间葡多个政党一直采取负责任态度,因为大家非常清楚团结抗疫的重要性。自去年年底放宽圣诞节和新年期间的防疫措施后,葡疫情形势急转直下,最高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5万例。葡政府今年1月15日实施最为严厉的防疫措施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葡总理科斯塔近日宣布,今年将投资121亿欧元,对本国的医疗体系进行重大改革,以加强医疗卫生系统在应对重大疫情时的能力。
学不学亚洲,仍是个问题
西班牙埃菲社还将“一周年”的时间同时聚焦在2020年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大流行”,以及“周年纪念恰逢一个微妙的时刻——2021年4月4日复活节的临近促使政府继续收紧行动限制,避免如去年圣诞节后确诊病例显著上升的情况再次发生”。西班牙国家电视台的节目近日还提到,“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在无症状人群中广泛使用口罩后一个多月,有关是否应戴口罩的争论仍在西班牙民众中持续”。谈到疫情防控的未来趋势,节目最后说“疫苗改变历史”。
在反思经验教训与勾画未来前景方面,除呼吁民众戴口罩等细节外,法国媒体还担心,工业全球化导致欧盟国家过度依赖一些由少数国家控制的产品与原材料供应,因此呼吁欧盟应建立自己的卫生医疗物资供应链。从口罩到呼吸机、从疫苗到各种药物,法国舆论呼吁欧盟国家进一步迁回厂家、加强投资,改变依赖他国的局面。此外,法国医护人员还提出要求提高工资,改革公共卫生系统,解决急救病床数量不足、医疗急救设备短缺、关键药品紧张等问题。
英国已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接种了第一剂疫苗,对疫苗接种进展顺利的英国来说,还要警惕欧洲第三波疫情带来的冲击。据英国天空新闻台报道,在欧洲封城抗疫一周年纪念之际,整个欧洲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上升可能会在数周内给英国带来新的麻烦。法国《世界报》等认为,欧盟各国面对疫情没有协调一致的战略,无论是在边境限行方面,还是在禁足措施、抗疫物资分配等方面都各行其是,没有发挥欧盟的重要相互协助的作用。在疫苗接种问题上,虽然欧盟一开始充当协调人的重要角色,但后期由于疫苗供应链的问题却被人诟病。
一年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就公开表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有效举措,值得西班牙和欧盟研究与学习”。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西班牙一些地方政府在抗疫期间也在借鉴中国的经验,如马德里用体育场修建临时医院、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大区设置健康码便于追踪工作等。西班牙《世界报》刊文反思说,相比亚洲国家采取的“抑制策略”,欧洲普遍倾向于“缓解策略”。记者接触的西班牙各界朋友大多表示:“抑制还是缓解,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两难。”
令人遗憾的是,法国电视二台等欧洲媒体不但缺少反思,反而仍盯着“新冠疫情起源调查”不放。谈及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时,有的还从地缘政治角度大谈特谈中国如何通过抗疫获利。谈到“中国式抗疫”时,只强调“效率是建立在准军事措施之上的”。 这些舆论无疑对普通民众造成消极影响。“我认为马克龙与法国政府已尽责,因为没有人能从一开始就了解新冠病毒和疫情走势,他们的误判在所难免。”巴黎一所中学的教师米歇尔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他看来,政府不应过于听从医学界的建议,“动不动就对人们采取限制措施”。记者采访的巴黎大学生马克也强烈反对政府的“禁足令”,并强调病毒对年轻人危害很小,政府只要加强疫苗接种就可以了。企业家帕斯卡尔担心“禁足令”会影响经济发展,最终加大法国的贫富差距。从这些人的观点看,法国现阶段仍完全不可能借鉴“中国式防疫”。
德国学者马塞尔·哈森认为,欧洲国家过去几年缺乏疫情危机管理的经验,准备不足。同时,欧洲人在疫情扩散后仍“高高在上”,不愿虚心学习一些亚洲国家的做法,甚至还指责别国“不注重人权”。他认为,如果疫情得不到迅速遏制,会严重削弱德国社会的凝聚力,也将影响到德国今年秋天的大选。
3月20日,德国黑森州卡塞尔市发生有2万多人参与的反对疫情封锁措施的大游行。卡塞尔居民克劳迪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禁足举措摇摆不定,疫情看不到明显好转,她经营的商店无法正常营业、疫情援助金迟迟不到位、孩子无法正常上学,这些糟心事让她和很多德国人失去耐心,甚至感到绝望。她希望政府学习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防疫举措,尤其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加强社区隔离管理,真正落实APP跟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