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围绕着盛家几个女子,以小六盛明兰为主角,讲述了女子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
平宁郡主到盛家,当着大家伙的面,让齐小公爷认盛家几个姑娘当嫡亲妹妹,转着弯儿拒绝了齐小公爷要娶盛明兰的请求,更是断了盛墨兰想要嫁进国公府的念头。
老太太心疼明兰,带着明兰回了老家宥阳。没想到,在宥阳却见识了大房嫡长女盛淑兰如豺狼般的婆家。
盛家在宥阳也算是高门大户,盛淑兰的婆家早年清贫,丈夫孙志高12岁就中了秀才,按说应知书达礼,是个谦谦君子。可怎知人品太差,中了个秀才之后,再无进步不说,还留恋烟花之地,要纳青楼女子为妾。
淑兰婆婆自恃儿子是个秀才,觉得是盛淑兰高攀了他们,对淑兰呼来喝去,即使到了盛家,也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竟然要做明兰的主,将明兰嫁给她的侄子。
言语里还不乏轻视明兰之意,“虽说是个庶女,但是,只要我发话,我那侄子也是要听的。”
盛家家风严谨,不能与青楼女子互称姐妹,孙家母子便打骂淑兰,淑兰忍无可忍,只得回到娘家。
盛家遣人去孙家提出要和离,孙家却只肯用一纸休书。两家人请来宗族耆老,连孙家人都看不下去孙志高母子的做法。
盛家最后用了一半的嫁妆换来了盛淑兰的和离书。盛淑兰从此自由,再也不用伺候那可恶的母子。
盛淑兰的婚姻,告诉我们三个真相。放在今天,也仍然可以为姐妹们提个醒儿。
一、如果可以,尽可能不要“下嫁”
明兰都说,淑兰姐姐是高门低嫁,本以为可以平安过一生,但是孙家却觉得,如果对淑兰恭恭敬敬,显得他们没有面子,是为了钱财取了淑兰,反而对她呼来喝去,才能彰显自己视钱财如粪土。
实际上呢,脱离了淑兰的嫁妆,家里没有人干活,孙家婆婆只有喊累;没有了淑兰的钱财,孙志高去酒楼吃饭都吃不起。
现在讲究婚姻自由,但女子也尽量不要下嫁。一旦下嫁,婆家极有可能认为你是非他们家儿子不嫁。没有几个婆婆认为自己儿子不优秀的。
再看韩国三星的长公主,因为下嫁一介保安,因提出离婚被索赔141亿韩元。后来,长公主花了巨资才换得离婚的自由身。
也有下嫁,嫁得好人家的。但是如果可以,尽可能不要下嫁。
二、如果可以,尽全力保住自身的财富
淑兰在与孙家的和离一战中,能够获得胜利,与她自身的财富也有关系。孙家的仆人都是淑兰当做嫁妆带过去的。淑兰便把嫁妆中的田契、地契、房契、店铺,都交于自己带过去的仆人保管。
当盛家下决心要和离的时候,就让仆人连人带财产全部带走,并且马上就去街上收了属于自己的铺子。同时也停掉了孙志高在酒楼挂的账,不再帮他结账。
孙家能够享福,都是因为淑兰带过去的财富。淑兰将这些东西一撤,他们便什么都没有。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时候虽是男尊女卑,但女子一旦掌握了财富,也一定程度上掌控了婚姻的主动权。
试想如果淑兰没有这些财富傍身,反而是个依靠夫家的女子,那只能由着夫家欺负,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三、任何时候,不要惧怕威胁和未知
淑兰之所以一开始被孙家拿捏地死死的,就是因为孙家吃准了淑兰不愿意被休,不愿意被人说三道四,也认准淑兰的娘家母亲是个软弱的人。一旦吵架,便会送铺子,送钱银,让婆家原谅自己家的女儿。
这让孙家觉得,对淑兰好,并得不到什么好处,要对淑兰不好,盛家才会送这送那,巴结着他们。
即使被孙家欺负成这样,淑兰和她母亲都还畏惧着孙家的威胁:说一旦这样,淑兰就成了没有人要的弃妇,盛家的几个女儿也别想再嫁出去。
明兰说如果姐姐不脱离孙家,只会痛苦。而淑兰的妹妹更是不忍心姐姐受到这样的不公待遇。淑兰及母亲才下了决心和离。
未知的事情还未发生,惧怕它干嘛呢?以前有的女孩子,觉得自己都跟男朋友同居了,即使发现了男友有暴力倾向,也不分手,因为怕自己有同居史嫁不出去;也有的女孩子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再不结婚,会成老姑娘。都选择了跟并不合适的对象结婚,导致了许多婚姻的悲剧。
其实,在婚姻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要擦亮眼睛。适时止损,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就像明兰说的:走到了死胡同,只有掉头来,止损才是最重要的。
你觉得,明兰说得对吗?欢迎你留言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