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书法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困难、那么高深,一旦提笔,一生追求。微信好友们,与其整天聊微信、做低头族、落下健康隐患,不如抽空练练书法,长寿又增魅力!
一、练字健康长寿!
古往今来,绝大数书法家均为高寿。如唐代欧阳询85岁,柳公权88岁,明代文征明90岁,历史上四个帝王书家梁武帝萧衍86岁,武则天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乾隆89岁。东汉以来,约有150位书法家,平均年龄为71岁。明清两代人的平圴寿命为33岁,但书法家的寿命为79岁。特别近现代我们所熟知的书法家如齐白石97岁,沈君默89岁,被称为“南仙北佛”的北京孙墨佛109岁。上海苏局仙110岁。综上所述,书法家大多长寿。相反,整日对着微信,损伤眼睛,还可能落下脊椎病。
二、练字、炼人
字习书法者须天天临帖.而在临帖时须将全身之力通过腰、肩、臂、手的协调之力聚于笔端,在“八面出锋”于纸上挥洒书写时带动了指、腕、肩、腰筋骨的锻炼,日久天长就可在练字的同时不经意中強健了筋骨,延缓了衰老,增强了体质。朱德元帅晚年得了胳膊酸麻症,严重时连拿筷子吃饭都成了问题,后在董必武的健议下,每天奋笔书写大字数小时,半年后胳膊恢复了正常,至近百岁而寿终。
三、入静、调气
由于人在书写时精神集中,心无杂念,高度放松,凝神入静,心、脑、手完全集中在对点、画的揣摸和书写,呯吸会随着运笔的缓、急、顿、挫自然而然地将“丹田”之气调匀,气息通畅即“通则不痛”。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
四、书法,思想寄托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是却是一种寂寞的归宿,是一种空虚的载体。而书法,则是精神与思想的寄托。人在衣食无忧之后,精神生活成了人生的主要支柱。精神的愉悦和精神享受是每个人面临的大课题。当你烦躁时,郁闷时,无聊时,伤感时,拿起毛笔任情挥洒,自然会心地净明而海阔天空,何其美哉实!
五、写书法,提升境界
如果你能更上一层楼,书法水平小有长进,加入到书法协会社团组织中,得到书法高手的指导而茅塞顿弁,在与书友互相切磋中技艺日进,进而你的作品逐步参加市、省、国展或获奖,作品被有识之单位和朋友所收藏,其喜悦之情非一般人所能体会。在长期临习古人字帖和与古圣先贤的对话中,你会被他们精美的书艺和崇高的人格所折服,从而提高自巳的优秀品格,会修练出与人为善、宽容社会的良好品质和儒雅之风。
六、练书法,精神焕发
临帖时要对帖上的每一个字进行分柝基结物构点画,创作书法作品时要对章法布局进行恰当的安排,还要对墨的浓淡,运笔的节奏,落款及铃印的位置进行慎密而周到的思考,而这一切都会脑细胞起到新陈代谢的作用,您的脑细胞每天得到除旧更新就会耳聪目明而思谁敏捷而不会得老年痴呆症.我的书法班70-85岁的老人有六人,现在依然精神焕发而乐此不疲。
七、养心、养身
经过对书法的长期磨炼会不自觉地将“小我”与宏观的宇宙天人合一,使精神升到一个空无的净地,则更是彻底地休息了!心能静、神能远、才是真正“心”的休息,这就是养心,其终极目地是陶治出最完美的人格。练习书法时脑、眼、手聚于“点画”的入神,就会把尘世间的权欲纷争都化为“空无”,通过养心来促进养身有百利而无一害、那是多么高雅的一个境界呀!
八、学习书法,广见博识
随着你的书法水平越来越高,在全国各地参展、获奖,您会认识本省、市及全国地比自巳水平更高的书友,在切磋书艺中也会增长很多见识.在创作作品时要一品读古今诗词佳句更可增加学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始有神”。每天快乐地忙着,多好!
九、视觉艺术的享受
书法是一种抽象、想象的线条艺术,毕加索曾经说过:“如果我生在中国,也许不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位书法家。”他是被中国书法那线条的艺术质感所打动。凡艺术都有吸引人、感染人伪魅力,如楷书的庄严稳重、草书的跳跃飞动、隶书的宽博大气、篆书的婉转缠绵,令人冥思神飞。艺术就象香水,在洒向别人的同时感染自己。
手机电脑“低头一族”中,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带来的颈源性疾病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年轻化。
颈椎病在中医里属于“颈痹”范畴,因“颈痹”引起的劳累、失眠、焦虑在白领人群中越来越多,多数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发病,病因往往归集于生活、工作、感情压力大。临证中常有患者或心悸去心内科,或眩晕去神经科,或颈痛去骨科,或晕厥送急诊等,每每用尽各类检查,专科医生均告知无病。患者病痛不解,四处求医,往往被专科专家冠以“精神焦虑”服用抗焦虑药物。
对于此类颈椎病引起的心理问题,仅靠抗焦虑药物往往疗效不佳。传统中医对于疾病强调“整体治疗”,即不局限于汤药,根据患者病情灵活使用“针、灸、罐、熏、透、刺、推拿”等各种中医传统技术,使患者病苦能够快速消除。
李先生是一名软件设计师,典型的“张江男”。近半年来神疲乏力,午后加重,四肢酸软,颈肩酸楚,甚至有时乘地铁时感觉要晕倒了,然而单位体检并无异常。询问病因得知,患者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大于8小时,工作以后运动减少。给予中医诊断为虚劳颈痹。与患者分析病因,因为人类颈椎生理弧度前屈,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低头工作会使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导致颈源性疾病:如大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紊乱焦虑、失眠、心慌甚至自杀等。
治疗此病,首先要改变工作习惯。要减少低头工作,少用电脑手机,电脑显示屏垫高,使颈部略上仰,打开颈部神经血管通路。设置屏保1小时提醒休息一次,颈部运动,按摩颈部肌肉,伸展四肢。由于长时间久坐,心跳减慢,血液沉积下半身导致大脑缺氧加重,严重的下午足部肿胀,通过起蹲数次,时常抖动下肢,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管栓塞。保持工作环境通风,避免缺氧环境的出现加重大脑缺氧。同时,给患者颈部理疗、针灸、拔罐、艾灸放松颈肩部肌肉,用中药益气升清。患者严遵医嘱,调整工作生活习惯,症情确实好转。
钱女士是一名公司白领,主诉失眠反复半年,颈肩酸楚,转辗反侧,时有心烦,晨起困倦,神疲乏力,纳可便调。同样因为工作原因,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中医诊断为不寐、颈痹。与患者分析可能病因:白天因为工作姿势,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且在下半身,头脑缺乏血液充分供养处于缺氧状态,容易昏昏沉沉。而一旦躺下后,下半身的血液倒流到大脑,使大脑皮层由缺血缺氧状态变为脑血流丰富,使得大脑皮层变为兴奋状态,出现入睡难或多梦或早醒等影响睡眠现象。于是,给患者颈部针灸拔罐艾灸放松颈肩部肌肉。中药养心安神,药渣足浴。患者经调整工作生活习惯,症情好转。
江女士是一名会计。情绪波动,易怒不安已经反复半年,莫名烦躁,坐卧不安,心中悸动,时而汗出。在外院心内科诊断未见异常,神经科诊断认为是焦虑症,服用药物一周,效果不佳。
追问病史发现,患者会计工作,长时间低头使用电脑手机,压力大时常熬夜,担心工作。颈部常有不适,上肢麻木,早上工作开始时无不适,工作数小时后,就会心慌不适,焦虑不安,午后神疲乏力,不欲继续工作。夜卧始终不能找到很好的姿势摆放颈部。经过颈椎CT检查,发现C4-5-6椎间盘突出,生理弧度消失,颈椎退行性改变。中医诊断为:郁病颈痹。对患者进行颈部理疗,中药理气疏肝。患者严遵医嘱,调整工作生活习惯,症情好转,心烦好转,夜寐安稳。
近些年,颈痹引起的劳累、失眠、焦虑在白领人群中越来越多。经过笔者观察治疗发现,精神压力并非发病唯一原因,因颈椎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精神问题不在少数,光靠各项内脏检查是不能明确疾病的。因此,此类患者的确诊不能忽视颈椎的检查,而且越是年轻的越要提倡使用先进仪器如CT或MRI、X-RAY对于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检查无意义。其次,要明确症状与影像检查结果的分离现象,即症状很严重而影像结果完全正常,这符合“颈肩综合征”的表现。
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询问病情须更为详细,因为患者找到传统中医医生时,西医早已看过了,因此我们要在别人疏忽的如人情世故、工作生活、饮食调护方面入手进一步寻找有用的诊断信息。
其次,治疗方面不能太单一,疾病病因复杂治疗力求全面且能有速效,因为此类患者对疗效敏感,疗效稍有不明显便转投他门。传统中医对于疾病强调“整体治疗”,即不局限于汤药,根据患者病情灵活使用“针、灸、罐、熏、透、刺、推拿”等各种中医传统技术,使患者病苦能够快速消除。
下图有颈椎病的各种治疗手段,大家可以找找您适合哪一种。
(1970-01-01)
▲就连躺在床上都无法错过滑手机的你,已经不知不觉染上低头族症候群了。(示意图/记者季相儒摄)
你长时间低着头使用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行动装置吗?
是不是经常机不离手,不管坐捷运、排队、步行,甚至吃饭的时候都滑个不停呢?
据调查,低头族群已占人口的八成以上,而且比率还在节节升高中,在生活中手机的存在已经不可或缺,而随之而来的身心问题,更值得我们一起关心!
一起来看看,你是不是也罹患「低头族症候群」了呢?
1.低头族脊椎病变
低头滑手机的姿势大家可能觉得:不会太费力吧!会造成什么影响吗?
其实这个低头的姿势维持过久,对我们的脊椎骨骼系统和相关的肌肉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压力,这个影响可造成颈肩、背腰的酸痛和僵硬,脊椎侧弯,手臂或腿部麻痛、无力、甚至慢性的造成肌肉萎缩。
小小的姿势不正确,却会带来大大的伤害呀!
使用手机时,记得坐姿腰要挺、脊椎要拉正,保持头部低下不超过15度,尽量不要弯腰驼背低着头,每15分就抬头休息3到5分钟的时间!
平常也可做一些伸展运动,找一个舒服的床或沙发,趴着每次头后仰十秒钟,反覆十次;屈膝背靠着墙面站,头背与臀部均贴着墙,将脊椎拉直,两手反覆上举十次。
2.肌肉肌腱软组织病变
长时间追剧或是玩手游,十分容易引发手腕、手肘部的肌腱、肌肉等软组织产生发炎反应,发作时会出现局部压痛甚至是手部酸麻等现象。
通常适度的休息,能让发炎反应有不错的缓解,但若是症状仍然困扰我们,有可能是发炎反应过于严重,或是这个问题已转变为慢性,这时候,就需要利用药物辅助做比较好的发炎和疼痛控制。
▲接触太多3C萤幕,容易造成眼睛酸涩、畏光甚至出现黑影。(图/达志/示意图)3.低头族眼症
大家在使用电脑、手机的时候,眼睛一定曾经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其中以眼睛酸、眼睛干痒症状为多,少部分甚至发生视力模糊、畏光及出现黑影的现象。
仔细检视则发现,低头族眼症包括了干眼症、成人假性近视、老花眼年轻化、网膜病变、黄斑部病变等相当困扰的毛病。
平常适量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E、玉米黄素、深海鱼油等营养素,能帮助保护眼睛减少疲劳感。
4.强迫症、网路成瘾症
长时间低头玩游戏、有时候我们因而减少了大部分与身边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长期使用手机后,我们甚至会不自觉地像上瘾一般重复查阅来电和讯息,甚至无意识的重复滑动态讯息。
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让世界各地的学生离开自己的手机24小时,没想到竟有高达70%的受试者于实验中途就退出,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手机不在身边的痛苦与焦虑感!
避免手机上瘾,随时提醒自己,每使用手机15分钟就要停止一段时间,而下了班回家后,最好能稍稍放下自己的手机,从事一些能使身心放松的活动,可以试试放松肌肉、深呼吸、散步或洗个舒畅的热水澡。
▼滑手机已成为现代人打发时间的选择。(示意图/ETNEWS新闻云示意图)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夜幕下的爱情”:我是低头族我为自己代言
(2017-08-06)
行人在路口等红灯时,低头玩手机,这一幕在很多路口上演。不少人连绿灯亮了都没发现,有的发现后匆匆忙忙跑过路口,这些行为都带来了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鉴于这一情况,8月2日,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大队试点地面式人行信号灯,并将其安装在星湖街 - 现代大道路口。这套地面式人行信号灯在江苏尚属首次使用。
地面式人行信号灯很“刺眼”,可对低头族起明显提醒作用。园区交警供图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在辖区内多个路口展开调查,情况不容乐观。以一个灯次为限,在星湖街 - 现代大道路口,20多人过马路,其中7人有使用手机的行为;在苏州大道 - 万盛街路口,9人过马路,其中2人在刷手机;而在高教区某路口,17 人中有7人是“低头族”。由此可见目前园区行人在行走过程中使用手机的比例较高,高教区的学生人群尤甚。
安装在星湖街 - 现代大道路口的新款信号灯属于嵌入式设计,发光灯管埋于南向北方向的斑马线第一级下方,长度在一米五左右。灯管上方铺设了非常厚实的透明玻璃层。玻璃虽然很厚,透光性却颇为优秀。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有不少左拐通过此路口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压到了该处地面式信号灯,其中不乏一些吨位很大的客车,但信号灯毫发无伤,其性能可见一斑。
在8月2日投入试用的当晚,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灯光的亮度达到了可谓“刺眼”的程度,发出的光线并没有因为埋入地下有丝毫衰减。在周围夜色的衬托下,隔着该信号灯10来米,依然能看到从地面上散发出的光芒。而且随着路口语音信号装置的提示,在颜色转换的时候,这款地面式信号灯也会跟着立柱式信号灯同步闪烁。
地面式人行信号灯很“刺眼”,可对低头族起明显提醒作用。园区交警供图
8月3日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路口的地面式信号灯依然在一刻不停地工作着,尽管白天的阳光照射非常强烈,但灯光依然清晰可辨,十分显眼。有不少市民被这套新颖的设备吸引,严格按照信号灯指示穿过马路。
园区交警大队中队长郭昂告诉记者,这套地面式人行信号灯在江苏尚属首次使用。就安装第一天的效果来看,该测试点边玩手机边过马路的现象有所减少。他们后期将会进一步确认测试效果,如果效果显著,会在高教区人流量密集路口进行铺装,保障出行者特别是学生的交通安全。
郭昂还介绍,该设备的电力系统与立柱式信号灯连接在一起,耗电低微运行稳定。同时考虑到拐弯车辆从上面通过,这套地面式人行信号灯也兼具耐压抗压。
据悉,作为立柱式行人信号灯的补充,地面式行人信号灯强化了对低头族的提醒作用,旨在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同时通过对行人闯红灯抓拍和声音提醒,警告行人要注意交通信号灯并提高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安全过街。(原题为《斑马线上闪红绿灯,专治低头族:地面式人行信号灯亮相苏州,如果效果好将推广》)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zzzyyy”:同意同意同意!感觉开车撞倒闯红灯,横穿高速的还要赔真的是好冤!
网友“一沙一世界”:会不会有些人正看手机,结果被这灯光一吓跌倒了,要求赔偿……
网友“一沙一世界”:支持
网友“难舍难得”:想法很好,但对另一部分人也可能形成视觉污染,还是要让行人有所自觉,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否则早晚是要付出代价的。
网友“天不造地不设”:这样比较没有意义,高科技本来就是为应用服务的,只要有效果就很好,至于你说的高大上的文化层面和交通法普及那是慢功夫的事情,也都需要。
网友“信念”:好有科技感,像极品飞车里的效果
网友“境由心生”:高科技产品的设置,不如文化教养的提高,不如交通知识的普及
网友“醉爱佛跳墙”:如果小区周围有几个交叉路口是否会造成光污染?
网友“欲语林更幽”:人太多了,全部执行困难很大
网友“傅立叶级数”:看试点效果吧,如果确实能够减少“低头族”那的确很不错……但是个人担心这种周到的考虑会不会无形中姑息了“低头族”……
网友“15738260655”:太被动了,把责任分清,胜过让纳税人的钱化在这无谓的事情上。就像骑车闯红灯,如果骑车伤亡,汽车方不赔,看还有几个闯
网友“15738260655”:太被动了,把责任分清,胜过让纳税人的钱化在这无谓的事情上。就像骑车闯红灯,如果骑车伤亡,汽车方不赔,看还有几个闯
网友“境由心生”:高科技产品的设置,不如文化教养的提高,不如交通知识的普及
网友“假象”:加强教育和加大处罚力度不是更好?
(1970-01-01)
阎肃自述:
我是一名老文艺工作者,一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作为自己修身立德、学习创作的力量源泉。
这么多年来,不知读了多少书,走了多少路,但我深知: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阅历。“阅”即阅读,“历”即经历。
我是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修身立德,一直走在路上。在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我说过:“现在,我心里依然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
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我,还送我《毛泽东选集》
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是一路走来砥砺而成的。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岁的我随全家逃难到重庆,迫于穷困,栖身于一所天主教修道院,在教会学校读了5年书。1946年,就在学校准备把我推荐到高级修道院学习时,我父亲的一位思想进步的朋友极力劝说家人,让我离开修道院,考取了重庆南开中学。脱下黑长衫,穿上新校服,我一下子感到外面的世界是那么新鲜和自由。在南开,我和同学们一起排演《黄河大合唱》,自编自演讽刺蒋介石的小话剧《张天师做“道场”》,传看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阅读鲁迅、巴金等进步作家的作品。
上大学后,我很快接触到中共地下党组织,像一团火一样投入党领导的学生运动。解放前夕,我父亲的几位朋友劝说我们全家移居海外,我毫不犹豫地说:“我哪儿都不去,我要留在重庆,迎接解放!”1950年9月,我带着早日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强烈愿望,报名参加共青团西南青年艺术工作队。1952年,参加赴朝慰问,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从军报国的理想。1953年4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调入西南军区文工团。从此,我就把自己的人生追求牢牢定格在做忠诚于党的文艺战士上。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得意失意,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严峻考验,我都矢志不渝地把对党的忠诚融入自己的艺术实践,先后创作的几部剧目,如歌剧《江姐》《党的女儿》,京剧《红色娘子军》等,受到党的几代领导人的关怀与肯定。1964年11月,毛主席观看了歌剧《江姐》并在中南海接见了我,还送我一套精装《毛泽东选集》,勉励我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非常激动,那时我34岁。几十年过去了,毛主席送给我的书,我一直珍藏着;毛主席鼓励我的话,我一直铭记着。我始终把献身党的文艺事业作为永恒的信念。
世界上没有“速成”的艺术品
我深知,世界上没有“速成”的艺术品,更没有走“捷径”的成功者。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必须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往前走,千万不要指望“一锄头挖出个金娃娃”。一旦确定了干什么,你就要学会“扎猛子”,不能浮在面上,要往根上去,这样才会开花结果。我在空军60年了,全国各地大部分地方都去过,这是我的一大笔财富。朋友们戏称我是一位“上过殿堂、蹲过牢房”的艺术家,这是指为创作京剧《红岩》,我和北京京剧院的一些同志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的事。我们在渣滓洞牢房里,戴上了沉重的脚镣,双手也被反铐着,连续7天,不让说话,不许乱走乱动,三餐吃的是监狱里用木桶装的菜糊糊。我看到国民党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想起10根尖利的竹签一根一根钉进江姐手指时的惨烈情景。那种深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体验,在后来进行创作时,一次又一次令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1964年,为了创作歌剧《雪域高原》,我去西藏体验生活。12月下旬,我坐上一辆大卡车,从西宁启程,经格尔木,上五道梁,一路风雪走了18天,到达海拔5000多米、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一个空军气象站,晚上垫4床被子、盖5床厚棉被都冻得睡不着觉,白天又吃不到能真正煮熟的东西。高原官兵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一口气写出了剧本《雪域高原》。可以这样说,我的创作体验,就像吃饭穿衣一样离不开我的生活。我把自己的根扎在部队,从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坚守创作来源于生活的法则,饱含深情地写兵、唱兵,《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等都是这样深入一线、行万里路,创作出来的。
阎肃改编创作的歌剧《江姐》剧照
在我家的客厅里,书架占满了整整一面墙,阅读对我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20世纪80年代,我为《西游记》创作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句主题,就是从鲁迅《故乡》的名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化用而来的。我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眼光一下子看远了。我创作的剧本和歌词,从古典诗词和民间戏剧中汲取的营养更是难以计数了。现在,我经常劝我的孙子、孙女读书。他们不接受,觉得网上什么都有。结果他们成天就是“低头族”。我觉得这不行,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没有平时大量的书本阅读积累,临时抱佛脚肯定是行不通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身立德永远在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身立德永远在路上。我感觉,人的修为应当把握好“人生四分”,即天分、勤分、缘分、本分。“天分”,就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做自己感兴趣和有意义的事,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一些。“勤分”,就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没有付出的收获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概率几乎为零。我很喜爱老舍先生的作品,比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包括他的短篇《二马》《老张的哲学》,从这些主人公身上我看到了勤奋。“缘分”,指的是机会。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本分”,是对一个人的道德约束。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心,本本分分扮演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色。
修身立德,培育爱国精神和情怀至关重要。我的老师乔羽同志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两只坚实的翅膀,一只翅膀托着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只翅膀载着光辉灿烂的作品。”爱国,是全人类都推崇的美好而神圣的情感。一个没有祖国的人,你的身后将一无所有。爱是一种深刻的东西,又是一个具体的东西。爱你的故乡热土、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儿女,都是这种爱的体现。我在《复兴之路》中描写过这样一段诗意的爱:“山弯弯,水弯弯,田垄望无边;笑甜甜,泪甜甜,一年又一年;燕子飞,蜜蜂唱,坡前柳如烟;风暖暖,梦暖暖,这是我家园;最难忘,最难忘,妈妈脸上又见皱纹添……”我这一生是在用一种歌唱和赞美的方式来爱党爱国。如果活到100岁,我要继续奋斗15年,做一个真正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dnpg”:呵呵!
网友“八宝饭里有平果”:好想放声痛哭一场……
网友“澎头栀子”:呵呵哒
网友“2985287683”:艺术家?有哪些艺术?
网友“Acid”:看到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心里还是有惋惜。感觉又一个厚重的老人就此陨落了
网友“此地宜人”:敢问路在何方~~~老先生走好!
网友“区文婷”:老先生是王源的校友呀呀~
网友“Mr.360”:军队艺术家…
网友“well亲whatsup”:上网也可以读书的吧,读书也是低着头,是劝别天天玩游戏吧
网友“伟”:一位我们十分尊重的老人,艺术家,军人,男人…阎肃老人家您走好…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