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两所高校为一地铁站名的争执愈演愈烈。
事情原委是地铁14号线在西安北郊大学城设有一站。此站点距陕西科技大学南门和西安工业大学正门(西大门)都不远,拟命名为“西安工业大学站”。但陕西科技大学认为该命名有失偏颇,而西安工业大学则不认同,因为后者为地铁建设提供了土地、电力等便利。
随着14号线即将运营,站名之争骤然升级。近日,陕西科技大学下属幼儿园要求园内40名西安工业大学教职工子女“退园”,理由是两校协商地铁站命名事宜未妥。
先不管名称如何,对待争议,大学还是应该有大的样子。为站名“殃及”幼童,在外界看来,着实有些“小气”。
除了西安,地铁站名引发的争论并非孤例。在山东济南就有网友称,自己准备去方特东方神画景点,但在济南地铁1号线的“方特站”下车后,却还要步行4公里、近50分钟才能到达。网友们表示,离方特那么远却叫“方特站”,这是“忽悠人”,是不是被方特花钱冠名了?
当前,新型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地铁作为城市化高级阶段出现的新产物,在诸如站点命名等方面必然会出现新问题。比如,有的命名不准,造成出行不便;有的过度商业化,引发群众反感;有的命名随意,让人有“拍脑袋”之感。但有问题并不要紧,借鉴经验,结合实际,稳妥推进,是可以在发展中解决好的。
地铁站命名,首先是要方便出行。地铁属于公共交通设施,便利出行是首要功能。名称首先应该名地相符、指示明晰,易于识别和记忆。
地铁作为耗资巨大的系统性工程,肯定要考虑成本收益,但公益与商业要有先后主次。作为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地铁站命名过度商业化,有可能会因为市场形势变化,带来一定的不稳定性,这是必须提前考虑清楚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地铁站名出现争议,说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关注,这完全可以通过合理措施,发挥各方能动性,提升对地铁这一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关心,“变坏事为好事”,让地名更合理、更响亮。
比如此次西安地铁站名的争议,当地网友就建议,该地铁站位于大学城区域内,附近有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医学院等多所高校。鉴于北郊大学城、未央大学城已是周边群众约定俗成的称呼,为体现西安高等教育之都的特色,可以命名未央大学城站或大学城站。
当然,地铁站最终如何命名,有待当地相关机构统筹考虑。但不管如何,高等学府之间出现争议,完全可以有更高级、更智慧的办法。东老师期待这一站名得到妥善解决,取一个好名字,叫响西安,走向全国。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