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总想着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计划去实施,怎么学习?学什么?未来做什么?但是却忘记了,孩子是一个人,他和你是不一样的。父母只有读懂了孩子的自身特质,才能启动孩子的学习力。
淼淼是一个初一的学生,妈妈觉得她现在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教了。
常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说:“我家淼淼现在进入了青春期,越来越叛逆,想法太多,不服管教,真是头疼。”
可淼淼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并不是叛逆,而是正常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妈妈太固执己见,不愿意听她说话。
自从淼淼上了幼儿园大班,妈妈就给她报了钢琴课,但是淼淼不喜欢弹钢琴,她喜欢画画。
在家没有陪她玩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画画。
可是妈妈觉得,女孩子弹钢琴很高雅,又可以陶冶情操,未来还可以考音乐学院。
所以,女儿就应该学钢琴。
随着淼淼逐渐长大,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她觉得应该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想法。
淼淼:“妈妈,我想学画画,我不喜弹钢琴。”
妈妈说:“不行,都学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能放弃,你一定要坚持学下去。”
淼淼有些生气地说:“当初你报名时,也没有问过我喜不喜欢,就报名了,然后每天强迫我去学。学校组织的社团也是,你从来不问我想不想,喜不喜欢,就帮我做决定。”
妈妈说:“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我让你去学,肯定是为你好。如果钢琴没有用,我也不会让你去学了。”
淼淼说:“好处我是没有感觉出来。反正,我不想学了。”
妈妈说:“你这孩子,才多大点,就不听话了。你不想学也得学。”
“哼·····”淼淼愤怒地跑开了。
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
有的家长会问:“难道我们会孩子考虑在先,替他安排,让他少走弯路不对吗?”
其实,这个不能用对或不对来衡量,父母为孩子想,肯定没错。
只是,我们在为孩子考虑的同时,忘记了,孩子跟我自己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想法再好,那都不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强塞给他,他自然会很难受,会反抗。
有人强迫你去做一件不喜欢,不想做的事情,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个性,配合孩子的性情,去协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我今天分享一个知名艺人傅娟的案例,我相信她的经验,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傅娟有三个女儿,她曾经也是跟很多妈妈一样,会把自己的期待、想法加诸在女儿们的身上。
她在一些节目中也提到过,起初她会带着有美术和体育天赋的老大妮妮,跑遍音乐教室。
但是妮妮学钢琴时,练不到几分钟就放下琴谱,完全不按照妈妈的计划行事,母女关系也因此不再甜蜜。
而本来跟在旁边欣赏音乐的娜娜,琴艺却在三个月内,就超过姐姐。
傅娟逐渐发现,三个女儿有三种个性,她开始接纳,并且支持孩子们去发展他们的所长。
每个学期开始前,傅娟都会和每个女儿单独开会,讨论想学什么、不想学什么,想上哪些课、不想上哪些课,然后列出理想可行的课程表。
同时,傅娟也不忘记关心孩子们的心情,因为她认为,只有让孩子做擅长、想做的事,才能引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也才会乐在其中。
有一次,娜娜每天花八个小时苦练大提琴,遇到了无法突破的技巧,心里感觉很痛苦和烦躁,一边练一边哭。
身为姐姐的妮妮看不下去了,就责怪妈妈傅娟为什么要对妹妹这么残忍,让她牺牲童年玩乐的时间。
傅娟其实也心疼娜娜,也惶恐和怀疑过,并且也反复向娜娜确认过:“即使练得那么痛苦,你还是要继续做这件事吗?”
娜娜也总是肯定的回答:“是的。”
于是,傅娟也相信,音乐真的是她要的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感兴趣的事,因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孩子都不会放弃,并且会坚持下去。
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其实不需要跟孩子斗智斗勇,而只需要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个性,不断提供建议和机会,从陪伴和理解中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成为孩子最棒的啦啦队父母。
【来源:初春去看日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