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我的姐姐》时想到的只有"重男轻女”"男女平权”及"宗族””踢皮球”之类的观点,加之昨天处于一个情绪输出的兴奋状态,也就没有再刻意去想这件事。直到刚刚我才感觉到,把上午在鬼校中尖叫到情绪疲惫的我又硬生生榨出眼泪的,不是只有重男轻女的种种不公和所谓的作为”姐姐”的责任与奉献,在我心中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是反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回答说,如果电影以姑妈的视角展开会更加感人。我完全不认同。姑妈为弟弟的奉献和牺牲完全也绝对不是一种值得发扬的精神,这是在物质匮乏经济落后年代的无奈和长辈还在坚持的封建观念的糟粕。于个人来说姑妈是伟大的,放弃大学梦想乃至人生来成就甚至已经成年的弟弟的成长,但这种近乎神性的光芒,在传统道德中被看作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 是你应该做的,因为你是个女孩,因为你是姐姐。
这才是恐怖之处。而这种恐怖如今依旧存在。给我带来的的感受中,辛酸和悲哀远大于感动。这应当是一种警示一种揭露,而绝非仅仅感动和泪水。而安然不同,安然身上折射出的是年轻一代的影子,体现出的个人意识无比强烈。
安然面对任何阻挠她拥有自己人生的做法,说教,威胁,争吵,都会勇敢地回击,歇斯底里。她并不在乎亲戚的议论,网络暴力,反对她的所有人,甚至面对只在口头支持的男友也选择了分手。但她会因为阻止不了别人为了生男孩冒生命危险而崩溃。她曾萌生过把弟弟丢在地铁站的念头甚至做出行为,也会在舅舅带着弟弟不学好时气愤到掀了麻将桌。她在勇敢地追逐自己的人生,也在尽力保护弟弟乃至一个陌生人的人生,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安然的很多特质与我认知中的,或者说我心中理想的零零后和九零后极其贴近。在我周围很多的小伙伴表露出的思想、内心以及个人意识同样强大而坚定,我相信他们会走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得益于互联网的buf加持,可能这代人对于新的思想的接纳和信息的获取更加迅速,也拥有了更强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独特的价值取向。
对于我而言更戳到我的确确实实是安然的勇气,我从来不是一个敢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的人,甚至气到不行发说说都会屏蔽一些人。对于一些尚未引|爆的矛盾,不到迫不得已我绝不愿去主动排雷。同样不愿意迈出舒适圈,不敢认识更多的人,感受到一丝不友好就会立刻缩回壳中。所以一直感觉自己社恐感觉自己慢热感觉自己很难融入集体。
真的就好像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很多没有截至日期的选择我总会一拖再拖, 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仍然害怕选择后会后悔。其实大部分时候在很早前已经做好了选择,还是去咨询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想听建议,而是看有没有能说服我的理由。我希望以后可以更加勇敢。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不知道是不是我欣赏不来的缘故,我始终觉得镜头在抖) ,但也瑕不掩瑜。情节上没有特别明显的高潮,但也更贴近生活,让电影拥有了更多柴米油盐的细节,折射出更多的社会现实,也让安然的形象,在反抗之外,更加的丰满真实。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
“你叫我一声姐姐, 我带着你拥有各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