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天眼之父"放弃300倍高薪 用一生让中国领先全球

由 寸建宇 发布于 综合

新闻阁社会时事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全国各地社会新闻,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热点综合资讯。

  今天,有两条消息刷屏。一是保监会原主席项俊波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一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的先进事迹为国人学习。

  项俊波身居高位,理想信念丧失,违反八项规定,政绩观扭曲,为了个人政治利益,滥用审批权和监督权。

  南仁东低调朴素,放弃国外300倍高薪,用一生让中国领先全球20年,刚被提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梦圆时他却离去。

  9月15日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于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2岁。

  9月16日、17日、18日、19、20日,在他逝世后的几天里,整个社交圈、朋友圈新闻寡淡,直到一篇关于他事迹的文章广为传播。这位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还留下了这样的遗言: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一如他平淡描述自己的无私奉献。

  理想信念丧失的项俊波们,看看“天眼之父”遗愿,你们作何感想?

  南仁东逝世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指示,要求中科院认真组织学习南仁东先生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9月20日,南仁东生前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党组发布了一则通知,号召全院科研人员向南仁东学习。

  发布这则学习要求之前2天,中科院官网还刊登了一篇名为《国失栋梁 精神永存——社会各界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南仁东先生》的文章,其中收录了众多媒体对南仁东的报道。

  “23年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媒体对南仁东的这句评价毫不夸张。南仁东的一生与“FAST”密不可分。

  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正式启用。它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当时已经罹患肺癌的南仁东,依旧克服困难从北京赶往贵州参加了启动仪式。这一天,是他努力了20多年换来的结果。

  “学霸”南仁东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专业,后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多次赴国外交流,享誉中外。

  1984年,他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十余次观测,成为全世界最顶尖的天文科学家之一。所有人都期待着他再次大显身手,但他却选择了回国,放弃薪水比国内高300多倍的工资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1994年7月, FAST工程概念提出。为了给项目选址,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走过不少当地农民都觉得难走的路,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最终选定贵州省平塘县的大窝凼。为了推广项目,获得支持,南仁东又“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

  南仁东和同事在选址

  不认识他的人,初见面觉得南仁东像个农民——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在他的助理姜鹏看来,术业有专攻,在FAST项目里,有人不懂天文,有人不懂力学,有人不懂金属工艺,有人不会画图,有人不懂无线电。“这几样你能懂一两个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老师几乎都懂。”

  对于这些,南仁东很谦虚:“我谈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没有特别多的理想,大部分时间是不得不做……人总得有个面子吧,你往办公室一摊,什么也不做,那不是个事。我特别怕亏欠别人,国家投了那么多钱,国际上又有人说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负点责任。”

  “国痛失一栋梁,令人心碎肠断。一生竭心尽力为吾辈指楷模。”在各式各样对他的缅怀信息里,不乏类似的表述。其实,像南仁东做出巨大贡献却淡泊名利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正是有了他们,中国科学才得以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毅然放弃国外工作机会,选择献身祖国的材料事业。逝世后,他将遗体捐赠给母校武汉大学用于医学研究,感动了无数国人。

  我们这个时代,这需要一点这样的精神。9月10日,曾在阅兵式上以一个军礼感动无数中国人的抗战老兵张玉华将军离世。去世前,老人留下遗言,不搞遗体告别,不设灵堂,不收礼款,不要献花圈。更令人动容的是,他要求把自己所有的器官都捐赠,经过检查,老人的两个眼角膜可以捐赠。

  张玉华戎马一生,为国奉献,退休后依然奔波在帮助困难群众的一线。他的秘书透露,老人去世甚至没有留下欠款,都捐给了困难群众。早在2001年,张玉华就写好了遗嘱,文中说:我活着为人民,我的后事也要为人民着想。

  今年9月初刚刚离世的百岁上将向守志,一生战功赫赫,亦留下丧事从简的要求,不邀请外地单位和个人参加悼念活动。

  他们曾经为了国家、民族奉献出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即便功勋在身,也没有过多奢求,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依旧想着为社会做更多贡献。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非凡的才华和勇气,更是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们深藏功与名的伟大人格。

  他们也许不会把爱国主义这样的词挂在嘴边,但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为祖国、为民族奉献的坚定信念。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在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领域里,始终都有一大批人在攀登、在努力、在奉献。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国情怀都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也是值得我们铭记与坚守的宝贵财富。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