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参会的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信息。当时南仁东就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其实,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实现却异常困难。因为我国当时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的口径不到30米,而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直径却有350米,且全球望远镜计划,都很排斥中国科学家参与。
这就不难想象,“咱们也建一个”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了。
但南仁东却凭着满腔热情与无比执着,最终花了22年时间,成功地建成了中国的“超级天眼”。从而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谁会想到,南仁东当年在考入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时,居然都曾动过不想读书的念头呢?
(高中时期的南仁东)
说到读书,南仁东一直觉得是件挺容易的事。
他在读小学的时候,上课不算用心,但他记忆力很强,思路也非常活跃,别人做数学题都规规矩矩,但他却总能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因此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不过,南仁东并不是死读书的那种学生,他热爱绘画和文学,能背很多诗词,也看了很多书,这其中就包括天文科学类的,而他也是那时候对天文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据他弟弟南仁刚回忆,那时候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他们都被寄养在生活在农村的外婆家。尽管生活清苦,但他们却玩得很开心。南仁东也和他们一样,天天在河套里摸鱼、采蒿等,不过他还有个爱好,就是在夜里到山上去看星星。
每次父亲回来看望他们时,南仁东总是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南半球的星星和我们看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外国有没有嫦娥……对于南仁东的“十万个为什么”,父亲总是建议他到书本里去找答案,并且每次回家总喜欢给他们带一些书回来。
1963年,18岁的南仁东参加了那年高考,他以平均分98.6分的好成绩(百分制试卷)成为了吉林省的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建筑系录取。
不过,由于当时国家缺乏无线电人才,所以原本高于录取分数线50多分的南仁东,被调剂到了无线电专业。南仁东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就不愿意去读。
他的父亲认为南仁东觉悟不高,所以特别生气地批评他:“国家少一个建筑师,多一个无线电科学家,难道不好吗?”
看着生气的父亲,南仁东只得乖乖扛了行李去学校报到。
不过,在南仁东读清华大学的时候,正逢全国大学生搞“大串联”,这让他高兴不已,也跟着南上北下到处耍了一圈。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几乎玩遍了整个中国。
大学毕业后,南仁东又赶上了“知青下乡”的风潮,被下放到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做了一名车间工人。
23岁的南仁东去工厂报到的那天,被工人们狠狠鄙视了一把。
原来,在他们的印象中,知识青年往往都喜欢穿军装服,但南仁东却穿着一件颇为时髦的夹克,下面还穿了件颜色鲜艳的紧身裤,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皮鞋。这份扑面而来的时髦,让工人们认为他华而不实,一点也不像清华大学生,倒像是电影里的公子哥,所以大家背地里颇为鄙夷他。
不过,满怀热情的南仁东对此并不在意。当时他在车间里做的是技术活,这让他很高兴,他不仅对自己手上的工作非常用心,而且他还喜欢到其他车间去学锻造、电镀、钳工等工艺。且他做什么像什么,这让工人们对他无比佩服。
(左三为南仁东)
有一次,南仁东找到厂长,说工厂大礼堂里的毛主席画像画得不好,并向厂长建议,让他重新画一幅。厂长并没有觉得毛主席画像哪里不好,不过他对知识分子很尊重,所以同意了南仁东的建议。
从那天起,南仁东就把自己关在一个空仓库里,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泡在里面。
若干天后,南仁东带着厂长进了仓库,只见一幅5米高的毛主席画像赫然出现在眼前,且画像极为逼真。
这件事一下子就在厂里传开了,大家都纷纷跑来看毛主席画像,啧啧称赞。大家发现,原来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居然还是个画家。
不久后,工厂听从国家号召,准备开发小型无线电收音机。于是会制图又学过无线电专业的南仁东,便成了四人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
南仁东也不负众望,他从外形设计到电路板等工艺,几乎都亲自研发。由于他在车间工作时,对焊接、电镀等都学得很精,所以他在研发小型无线电收音机时,不管出现什么问题,他总能想办法解决。他设计研发的成果在投入市场后,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1970年,35岁的南仁东又接到了研究10千瓦电视发射机的任务。
当时,由于技术开发还十分欠缺,因此很多厂家并没能研发成功。所以工厂在接到任务后,颇为犹豫。但南仁东得知后却十分高兴,主动请缨,成为了电视发射机研发小组长。
在那段时期,南仁东每天都琢磨到深夜,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人也非常消瘦。不过经过半年的努力,由他主导设计的电视发射机终于研发成功,并且其外形还被吉林工业厅评为了第一名。
到此时,南仁东已经成为了大家最为佩服的全能工人。由于他性格平和,待人也很真诚,因此大家敬佩之余,也都愿意与他亲近。所以,那时候的他对工厂及同事们都有着很深的感情。
(南仁东在讨论)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消息传出后,南仁东的妻子极力支持他去考研究生。但南仁东却颇为迟疑,因为当时他向领导提议的集成电路项目,已经得到了批准。如果他走了,这个项目就有可能夭折了。
当时,不少工人也劝南仁东应该去考研究生,别为一个项目耽误了前途。
他的领导在得知后,还特意与他谈心,让他把眼光放远一点,一定要去深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的话,让南仁东终于下定了报考的决心。他白天努力工作,夜里复习功课,然后他再次走进了考场。半年后,他如愿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体物理研究所录取了。
消息传出后,工人们无不为南仁东感到骄傲,甚至他们还自发地派了两个工友送南仁东去火车站。
谁知仅过了两个月,南仁东又跑回来了。
原来,南仁东在工厂里一呆就是10年,和工人们的关系亲如兄弟,再加上他觉得在工厂里搞研发,比去研究浩瀚的星空更有实际意义,所以他又背着行李跑回来了。
这可不行,在大家的眼里,早就把南仁东已经看作是科学家了。再让他在工厂干活,那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所以大家都极力劝说他回学校去。
在矿务局上班的老父亲也三番五次给他打电话劝说他,研究生院也打电话给工厂领导,要求一定要把南仁东的思想工作做通,让他早点回学校。
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南仁东最终还是回到了学校,并先后获得了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4年,南仁东以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在他主持完成的欧洲及全球网的10多次观测中,首次应用了VLBI数据分析,因此取得了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这不光让中国天文科学的技术向国际更进一步,而且他也成为了国际天文界的名人,经常被其他国家请去做学术研究等。
1993年,南仁东与同事参加了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于是就出现在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当时,南仁东还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做客作教授,日本不仅给他开出了世界级的高薪,而且还给他提供了最为先进的科研条件。但一心想回国建射电望远镜的南仁东,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说了声:“我得回国。”当时有人给南仁东算了一笔账,发现他在国内一年的收入,只是他在国外做教授一天的收入。
(打造超级天眼)
1994年,南仁东向中科院递交了建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也就是“超级天眼”)的建议书。在得到批复后,南仁东成了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首先,为项目选址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当时,南仁东提出用喀斯特洼地作为超级天眼的台址。有人告诉他,贵州多喀斯特洼地,应该能选出理想的台址。
于是,南仁东从1994年春夏之交进入贵州山区,开始了他长达12年之久的选址历程。
贵州本来就是山区,而南仁东为了能找到理想的喀斯特洼地,就要深入到深山之中,人迹罕至的山洼洼里去找寻喀斯特窝凼。很多时候,南仁东不得不在陡峭的山崖或者荆棘中穿过,甚至还遇到过突然而至的泥石流。尽管危险重重,但南仁东却从不气馁,他深知,他在做的,是一件于国于民非常重要的事情。
2005年,在实地考察和测算了3000多个窝凼后,最终南仁东终于把台址选在了黔南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
随后,南仁东在中科院院长会议上,提出应该马上向国家申请FAST立项。最终在2006年7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
消息传来后,南仁东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高兴不已。不过这也才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此后南仁东更是忙到没有节假日,许多时候他吃住就在工地上。他常说,国家出了那么多钱,FAST工程如果停一天,国家就白扔12万。
在开工建设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的问题在国际上都无解,但南仁东却不怕困难。尽管有时候不断失败,但他却像一位顽强的斗士一样,不断攻克层出不穷的难题。
2016年,超级天眼终于落成启动。但遗憾的是,坚持了22年的南仁东却因患肺癌住进了医院,并于2017年9月不治身亡。
如今,强大的超级天眼,已经实现了各种观测模式的验证,调试进展也成为国际同类设备的领先水平。在运行后,它已经探测到了数10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颗脉冲星得到了国际认证,从而打破了中国望远镜发现脉冲星的零突破。
最重要的是,超级天眼的建成,还让我国天文科学研究一下子领先了国际研究水平。
在为国家科学技术强大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不由得为南仁东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深深折服。要知道,“在这个满地都是金钱的年代,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而南仁东在临终之前,在婉言谢绝国家给予的荣誉时,却淡淡地说道:“这不过是我的一点责任而已。”
(参考资料:《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