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从象牙塔到窗外事 图登克珠的“变”与“不变”
中新社北京3月4日电 题:从象牙塔到窗外事 图登克珠的“变”与“不变”
作者 陈香玉
有细心的媒体给图登克珠汇总过一个数:从地方到全国,政协履职20余年,他提交了近200份提案。不过,自2018年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至今,4年提交约10份提案,这一数目是他“巅峰时期”一年提案量的一半。
1998年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随后连续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委员,这位西藏大学教授转至全国政协民族界别后怎么了?
“时代在发展,履职也有了新要求,”图登克珠的语气拉长:“变化可太大了!”
图登克珠深知教育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意义,因此,履职教育界别的10年里,他不断向外介绍西藏教育发展成果,持续呼吁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怎么吸引和留住人才,到推动西藏高校设立博士点,从农牧区基础教育水平,到为西藏高校自然科学学术研究争取一个“高原科学研究”的学术期刊刊号……
以往,所有立了案的提案,图登克珠都一路“护驾”;对于有关答复和处理不满意时,就耿直地“驳回”。如此这般,西藏大学一级学科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等博士点建成,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成果也有了落地的学报,一个个问题有了最终解决方案。
“我现在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之一,我不能只盯着地方这‘一亩三分地’,需要放在国家层面、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带到全国政协大会上来的。”图登克珠透露,今年他原本有6个提案,经过慎重考虑,有3件仍需进一步完善的就先放下了。
“《关于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业发展提案》是我今年重点撰写的提案,也是我持续关注和准备了将近两年的提案,过去我总在说教育、说西藏,但现在,我要说的不仅是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还有如何发挥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图登克珠说。
前年起,他带着学生在西藏和中国其他边疆、民族地区调研,并指导博士研究生结合西藏区情,撰写关于发掘民族地区红色遗迹旅游资源的研究论文。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所有民族汇聚到一起,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完整图像。”图登克珠表示,还有两年,在他作为民族界委员的任期内,最重要的事就是力推在国家层面上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形成更好的氛围。
从教育到民族,从西藏到全国,从藏族到56个民族,政协委员的责任在图登克珠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他是这么算这笔“账”的:西藏自治区350多万人口,相当于10多万人里才推选出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比起一个教授的学术成果,一件政协提案的落实能解决的问题、惠及到的人以及产生的影响更现实、更广泛、更长远。”
学生也都很清楚,提交履职报告这件事每年都让图登克珠很“上头”,他嘴上“吐槽”交报告“太难了”,行动却很诚实:履职20多年,从没请过一次假,也从未缺席过一次会议。和履职习惯一样没变的,还有图登克珠的手机号码。“我得让选我当委员的人民随时找得到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