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11月7日,我们迎来了“立冬”节气,同时强寒潮天气也强势登场,气温下降明显。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又集结了17家医院3050名医护人员,支援庄河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五个地区核酸采集。“我们对降温已经做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大雨打在身上,双脚泡着雨水,还是冷得心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护理部副主任郭慧芳说。
11月7日上午,大医一院接到通知,另调派人员支援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核酸采集。不到1小时时间,150名护士就集结完成。“这两年来,说走就走的出征已经常态化了。‘疫情就是命令’不是口号,是责任。”已经参加了多次核酸采集的医院护士说。中午吃过午饭后,护士们又开始进行采集,但是傍晚大雨突然下起来,让本来就已经冻僵的身体又“雪上加霜”。“很多都是‘95’后的年轻护士,没有一个跟我喊冷喊累的。”郭慧芳说,晚上7时多一部分护士才回来吃饭,“脱下防护服和手套的那一刻,我心疼得说不出话,红肿的双手、冰凉的双脚,吃饭时筷子都拿不住。可晚8时多了,还有一部分护士没有回来吃饭。”截至当日20时30分,150名护士已经完成了5万人次的核酸采集工作。
11月6日下午2时,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又派出100余名医护人员赶到庄河市徐岭镇和大郑镇进行核酸采集,直到凌晨2时多才结束工作。当天徐岭镇采集标本人数在2.3万例左右,大郑镇采集标本人数在2万例左右。生活用品、保暖物资,当地工作人员贴心地准备到位。市民王女士在庄河市大营镇经营一家民宿,她和员工想为医护人员采购取暖产品,然而在当地的超市这些物资早已销售一空。于是她们又驱车20分钟,到仙人洞镇的超市采购了暖宝宝、热水袋、矿泉水、电热毯等物资。王女士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核酸采集工作更顺利地进行下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医护人员都没有带齐生活物资,王女士真是雪中送炭。”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酸采集领队说。
大连市中心医院11月6日连续派出的200人的核酸采集队,累计完成了5.3万人次的采集工作。“特别感谢庄河市各核酸采集点的街道书记和工作人员。”市中心医院领队护士长徐红说,天气虽然很冷,可是人心是热的。街道工作人员都是尽心尽力配合,各种物资和保障工作都是双方协调完成,风雨中随处可见安静排队的居民,“当我们需要借用地方和物品时,他们从来都是一句话‘没问题’。其实他们也是很辛苦的,本来人手就不够,又被借调到各种工作中去,很多街道都是书记在跑前跑后,几乎都是几十个小时未合眼。”